雜誌

Interior 379

瑋奕國際設計工程有限公司|方信原 / 新的旅程

重塑老宅的新姿態

  • 設 計 者」瑋奕國際設計工程有限公司 / 方信原

  • 參 與 者」洪于茹 鄭乃慈

  • 攝 影 者」吳國豪

  • 空間性質」住宅

  • 坐落位置」台灣

  • 主要材料」木皮染色、礦物塗料、石灰漆、舊木、毛絲面不鏽鋼、義大利白洞石

  • 面 積」室內47坪、戶外23坪

  • 成立於2003年,設計師方信原畢業於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及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研究所碩士,曾任職於大元聯合建築暨設計事務所及李肇勳室內設計顧問有限公司。常透過城市旅遊的方式,進行城市人文的觀察及研究。

  • 於設計上持續以現代主義、宋代美學及侘寂文化為架構而成的低度設計為主軸,將文化、藝術、環保等相關元素,整合運用於生活及空間的設計中。

位於台北的民生社區,因坐擁林蔭綠意、街廓規劃亦十分整齊,使其成為宜居之地,《新的旅程》一案即坐落於此。業主先前曾與瑋奕設計合作新居設計,雙方對於「美」有共同的追尋和信念,故再度委託團隊改造長輩居住的舊家。


本作為業主的舊家,期待透過雋永內斂的筆觸,描摹簡練又溫潤的現代棲居。
 

重塑生活動線

方信原設計師提到,基地已約50年屋齡,戶外寬敞的庭院種植了一棵松樹,周遭的草坪卻因路旁茂盛的路樹遮擋住陽光,導致植被枯黃、毫無生氣;另一方面,又因單一出入口的設定關係,當訪客登門拜訪時,皆必須經過長輩的主要活動空間,私人生活容易受到干擾,有鑑於此,動線擘劃是本次改造計畫的首要重點,透過場域的再配置更大的彈性。


保留既存的老松樹,新增的結構牆將景致切割,帶來一種若即若離的視覺感受。
 

綜觀本作原貌,停放重機、擺放賽車裝備及其他日常物品的儲物室緊鄰戶外庭院,雖裝設了可完全開闔的折窗結構,但因空間與大門互不相通,彼此無法有效串聯。


將原始儲藏空間改為儲物兼社交場域,新闢的入口以及可完全敞開的折窗使室內外順暢連結。


方信原將儲物室改為業主與朋友聚會、交流的交誼區,再重新調整入門後的方向性,保留長輩習慣通行的出入口以及松樹景觀,但將無法接受陽光照射的草坪區新闢為通往交誼區的路線,同時於庭院增建兩道結構牆,其高度維繫了社交空間的隱私性,不過,精準的分割語彙保有視覺穿透感之餘,更巧妙地將全景一分為二,並利用平台量體鏈結內外。戶外園藝經過設計團隊的巧手修整,以植生牆重現,蔥鬱綠意與城市景致相互映襯,讓家宅充滿生機。


漂浮平台是構築空間的主要設計手法,藉由精準的高低差計算,可身兼行走平台或乘坐載體。
 

簡約卻富含變化

進入居者主要的活動空間後會發現客廳底牆為弧形曲線,方信原進一步解釋,此道形似拋物線的牆體收整畫面,令視線圓滑且延伸,放大體感之餘,無形間也兼具了指引效果;考慮到房屋樓高較低矮,再加上中央有一支不可拆卸的T字樑,設計師刻意增建另一支假樑構成「田字型」的天花板形式,並將其以傾斜角度呈現,塑造出「屋頂」意象。


此處為居住者主要通行的出入口,拋物線牆體令視線柔和,也具引導作用。


其對稱型態顯現出設計團隊追求嚴謹結構之美的堅持,而斜天花亦有助於拉抬空間高度;而中島島台則布局於十字型樑的居中,塑造一種平衡卻具戲劇性的畫面張力。


有鑑於空間既存不可拆除的T字樑,設計師刻意多做一支假樑,使其成為田字型,並以斜天花型態呈現。
 

氛圍的重新形塑亦為本次關注的另一焦點,透過材質的全面更新,呈現內心所期待的家宅樣貌。上述所提的田字型天花板表材飾以台灣老檜木,天然肌理厚實了室內的自然底蘊,清新木頭香氣則與生活相伴,構築簡單卻不失溫暖氣息的氛圍。


廚房底牆的洞石材質,跟斜天花的檜木相映成趣,加深空間的自然氣息。


考量到本案主要作為服務長輩日常起居的空間,牆面襯底特地委由塗料廠商打版客製,調和了中性灰與和煦米黃色調,藉此協調冷冽跟柔和的佔比。而廚房底牆則選擇天然洞石,色澤溫和且紋理凹凸具層次,細膩營造沉靜樸實的個性,也捎來濃厚的人文質感。


室內所有結構講究對稱性,旨在營塑一種平衡。
 

結構的連動與交織

瑋奕設計團隊十分擅長運用結構做出場域的呼應,極具雕塑感的片狀、塊狀量體構築了室內的韻律,俐落整合所有立面,隱於其中的脫溝縫使機能空間彼此獨立又串聯。入口櫃體結合了貓跳台與壁爐功能,順暢銜接起動線;業主珍藏的日本製S2000跑車引擎被作為裝置藝術品,置放於公私領域的交界處,並將跑車數據秀於玻璃隔斷上,確保端景的視線穿透外,也成為業主興趣與品味的展示舞台。


運用相似的語彙貫穿整個住宅,結構的脫溝縫創造了立面層次,也強化量體的雕塑性。
 

方信原說道,漂浮平台則扮演著構建社交場域的關鍵角色,提供行走使用外,精準的高度設定亦可成為乘坐的載體,方便大家交流互動,分離又隱約連接的細節在在突顯了設計團隊縝密的思緒,也添上一抹詩意層次。方信原認為,住宅的改造就如同一段新的旅程,雖然時光流逝、萬物更迭,但那份記憶中的美好,永恆不變。


業主珍藏的跑車引擎被展示於公私領域交界的端景處,玻璃上則映著引擎的相關數據。


採訪」陳映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