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4.23
觀察の樹全新家具「Kino Oval 輕親桌」首次曝光
日本家具品牌「觀察の樹」睽違一年回到台灣,2025年5月11日前於大稻埕新芳春茶行舉辦《觀察の樹家具展——傢俱,家庭的一份子》展覽,品牌創辦人暨藝術總監黑坂昌彥先生日前亦親自來台,首度發表觀察の樹成立以來的第一張桌子設計作品——「Kino Oval輕親桌」。 2025觀察の樹家具展。 這是繼「Kino Stool」、「SASAERU」、「UPRIGHT」等作品之後,持續拓展家具類型與使用場景的重要展出,也象徵著品牌家族的日益壯大與生活關係的再延伸。 Kino Oval輕親桌 人與人的輕柔連結 「像剛出爐蓬鬆的麵包,連結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這正是Kino Oval希望創造的畫面,一張桌子,讓彼此相視不壓迫,交流不急促。觀察の樹首次推出桌子作品,「Kino Oval」是一張從「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出發,重新定義空間關係的設計之作,融合橢圓與三角曲線的桌面造型,讓使用者之間既不過於靠近,但又能自在對話、自然交流,如同親密的朋友般輕巧又親近,因此命名為「輕親桌」。 2025觀察の樹家具展。 Kino Oval輕親桌。 黑坂昌彥說明,設計靈感來自台灣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半圓桌,「那時我在朋友家玄關看到一張半圓桌,擺放在靠牆一角,一點也不突兀,反而帶來一種溫柔的存在感。」他回憶道,「我一直想設計一張能自然融入台灣生活的小桌,讓人與人之間能舒服地相遇、相視。」 Kino Oval模型。 Kino Oval模型&設計圖。 這張桌子由黑坂昌彥歷經多年構思與修正,去年年底開始與藤森工坊設計師石井翔(Sho Ishii)共同反覆討論後誕生。「我們不執著於圓形或幾何,而是從使用情境出發,思考一個人使用時的自在感,也考慮多人共處時的距離美學。」黑坂昌彥分享。 從左至右依序為:藤森工坊設計師石井翔、代表藤森陽子&觀察之樹創辦人黑坂昌彥與庄司佳代。 Kino Oval的桌腳採組裝式設計,搬運輕巧、收納便利,特別適合小家庭或親子共用的小空間;圓弧桌面則如剛出爐的麵包,蓬鬆可親,傳遞著家的氣味與情感,讓這張「輕親桌」成為空間中最自然的情感交會點。 Kino Oval採方便拆卸收納的設計。 用心觀察每個生活細節 觀察の樹的每一件作品皆源於對生活的深度觀察,以及對於家庭關係的理解。黑坂昌彥表示,他一直思索有沒有一種家具,不用特別使用它,也能安靜地存在家中,讓人感到放鬆,感受到「家的氣味」。 2025觀察の樹家具展。 2025觀察の樹家具展。 自2018年於台灣發表「Kino Stool」以來,觀察の樹持續拓展家具系列與應用場景,涵蓋孩童、成人與長者,實踐「全齡設計」的初衷,從小孩到長輩,都能在生活裡被理解、被照顧。 2025觀察の樹家具展。 資料及圖片提供」觀察の樹 編輯」陳映蓁
2025.04.10
被Travel + Leisure雜誌美國版評選為2023及2024年度世界旅行獎全球最佳酒店品牌殊榮的嘉佩樂酒店集團,版圖正式擴展至台北,臺北嘉佩樂酒店於2025年4月正式揭幕,基地坐落於台北市最美的林蔭大道敦化北路上,完全詮釋城市活力、現代優雅和永恆經典之美學。 臺北嘉佩樂酒店外觀。周遭綠意環繞。 酒店共有86間客房和套房,俯瞰壯麗天際線,盆地群山美景盡收眼底,更可觀賞台北101大樓。作為所有嘉佩樂酒店的核心,標誌性的「The Living Room嘉佩樂客廳」將由嘉佩樂文旅官精心策劃專屬遊程,讓賓客沉浸於台北的建築、美食和藝術景象,與當地文化真實連結,打造非凡的體驗之旅。 交融文化底蘊的雋永之作 臺北嘉佩樂酒店的建築由操刀東京六本木知名地標的日本地產開發商「森大廈」擔任規劃設計總顧問,室內則由著名設計師André Fu匠心呈現,以「當代藝術雅居」為靈感,將訂製奢華與文化傳承巧妙融合;擁有豐富國際設計經驗的他,將酒店塑造為一位品味非凡的旅者宅邸,並融入旅途中珍藏的景致和回憶,整體空間脈絡如同一場視覺藝術之旅,從大廳到客房層層展開。 酒店入口。有鑑於基地為長型空間,設計師賦予長廊多種不同風貌。 André Fu分享:「設計靈感來自於我漫遊台北後的個人見解,敦化北路的綠意環繞令酒店彷彿靜謐的避世之地,與城市喧囂形成鮮明對比。長型基地其實在設計過程中挑戰重重,但各方投入了非常多的時間及精力,最終得以將我腦海中的想像化作現實,這是我覺得最感動的環節。我希望嘉佩樂酒店能成為台北人的全新生活據點,能在這裡與朋友相聚、休憩;也期許嘉佩樂酒店成為旅人感受台北獨特風貌的中繼站。」 貫穿上下樓層的圓拱階梯。 手工打造的雅致細節與精心挑選的訂製家具營造出寧靜典雅的氛圍,每處空間都融合了沉靜內觀思考,以及活力文化探索的雙重屬性,呈現André Fu在空間設計中的細膩考量。 品牌極具象徵性的「嘉佩樂客廳」,文旅官將替旅客精心策劃遊程。 卓越客房。床頭板包覆礦藍色佩斯利紋羊毛面料。 豪華套房。大面落地窗引入充沛採光;開放式布局創造流暢動線。 匠心的五感體驗 臺北嘉佩樂酒店同時擁有五間風格獨具的餐飲空間,分別是位於一樓的「焰28」,傳承經典火烤工藝,佳餚在Preciosa水晶吊燈的柔和光輝下更顯美味;「鵲羽軒大廳酒吧」以法國藝術家Elsa Jeandedieu創作的台灣藍鵲壁畫為背景,將法式下午茶融入富有在地文化特色的藝術空間,打造視覺味覺俱佳的奢享;「Atelier Plume點心坊」以大理石馬賽克紋搭配窗外綠意,構築一座高雅的都市咖啡館;在壯觀陶土紅瓦天花板下,「榕居」透過現代手法演繹傳統粵菜精髓,與窗外兩株見證時光的百年古榕相互呼應;位於二樓的日式無菜單料理「Mizue」則以「留白之美」為主軸,融合傳統日式旅館的設計美學,藉由障子窗框引入自然光線,創造宛如冥想般的幽靜環境。 榕居中餐廳。 而嘉佩樂水療中心靈感源自於星辰璀璨光暈,致力於實現身心靈的完全自由與放鬆,空間設計旨在突顯恬淡自若的氣息,拱形天花板靈感汲取自神聖的建築形式,描繪一種平和的心境。 水療中心。 資料及圖片提供」臺北嘉佩樂酒店 撰文」陳映蓁
2025.04.09
杜拜卓美亞港灣酒店已於2025年3月中正式開幕。酒店位於知名的豪華海灘的核心位置,由知名建築師肖恩.基拉(Shaun Killa)設計,以「前衛的超級遊艇美學」為靈感,優雅精緻。 卓美亞港灣酒店(Jumeirah Marsa Al Arab)外觀照。 其他室內設計元素則汲取了頂級遊艇的壯麗之感,並融入日出與日落前後黃金時刻的色調,透過大理石裝飾表面、有機木材、柔和邊緣的座椅、手工絲綢地毯、手工吹製水晶燈和富有質感的織物等細節呈現質感。 卓美亞港灣酒店(Jumeirah Marsa Al Arab)外觀照。 卓美亞港灣酒店擁有386間典雅的客房和套房、82套服務式住宅和擁有82個遊艇停泊位的超級遊艇碼頭,另外設有沉浸式水療中心和一系列精心策劃的餐飲體驗,以及坐落在有如叢林般綠意盎然的自然景觀中的四個迷人泳池和一個室內泳池。 游泳池。 無與倫比的住宿環境 客房的設計靈感來自義大利傳奇的Riva麗娃遊艇,整體散發1960年代的特別風韻,室內裝飾時尚,坐擁寬闊露台,旅客在房內即可盡享壯麗海景。 海景房。 衛浴空間。 套房的設計則從超級遊艇高雅的格調發想,採用醒目、動感的線條和充滿活力的內飾,營造令人過目難忘的空間視覺;下榻於此的住客可專享私人的liana泳池俱樂部,包括其中的池畔小屋和僻靜海灘。同時,亦設有私人管家滿足客人的個性化需求,以溫馨的訂製服務重新書寫奢華與舒適的定義。 卓美亞港灣酒店套房。 明珠套房。 卓美亞港灣酒店的餐飲服務同樣豐富多元,例如與國際知名甜品大師 Pierre Hermé合作,在大廳酒吧供應法式維也納酥點系列點心、提供亞洲風味的新潮流餐廳 Madame Li、 以碼頭為背景的地中海風味餐館Mirabelle、希臘地中海風格的餐廳Iliana,設有泳池俱樂部、私人海灘和屋頂酒吧、以威尼斯高級餐廳與酒吧為靈感的Rialto等。 與國際知名甜品大師Pierre Hermé合作。 提供亞洲風味的新潮流餐廳Madame Li。 以碼頭為背景的地中海風味餐館Mirabvelle。 以北義大利風味為特色的Rialto。 而Talise水療中心氣氛寧靜,量身訂製的體驗和護理療程皆經專業設計,期待協助客人恢復身體平衡和提升健康水平,盡情享受生活的美好。 Talise泰麗絲水療中心 旋轉樓梯。 Talise泰麗絲水療中心。 卓美亞港灣酒店在設計和營運過程中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採用雙水系統 (TSE)進行灌溉,並與頂尖的氣象站控制灌溉系統相連,優化用水情況;策略性的平台設計減少太陽輻射熱,使制冷能耗降低多達40%;另外,亦利用膨脹珍珠岩提高灌溉效率,更採用精心打造的景觀設計,進一步降低能源需求。 資料及圖片提供」卓美亞港灣酒店 編輯」陳映蓁
2025.03.20
Baxter旗艦店空間照。 通過家具,可以定義一個空間,進而探索生活的美學。誕生於1970年代的義大利家具品牌Baxter以經典皮革工藝為品牌核心,承襲自布裡安紮(Brianza)的精湛工藝與米蘭的設計創意,在世界各地留下鮮明的義式印記。 Baxter旗艦店空間照。 作為台灣Baxter的獨家代理商,與其多年合作的卡西納空間美學(H.N.LIN Design Center),和Baxter聯手打造全新旗艦店。一系列經典與新作的陳列,巧妙搭配細緻的皮革、石材,色彩紋理和空間,讓來賓沉浸式感受極致奢華和創新交織的設計語彙,邀請台灣的消費者深入體驗品牌精髓。 Baxter旗艦店空間照。 用空間立體品牌形象 Baxter全新旗艦店以大地米色調為基底,搭配設計燈飾,精選多款品牌知名的經典家具款式,當中標誌性的Chester Moon系列沙發更是屢次現身於國際時尚雜誌與品牌廣告。在這個突破傳統設計的展間,Baxter的精采發揮並不僅限於沙發,而是以此為核心,向周邊輻射至桌椅、地毯以及燈具。 Baxter旗艦店空間照。 嚴選自北歐山區的頂級全粒面皮革,由義大利傳統制革大師以天然染料加工,呈現卓越的透氣性、彈性與歲月淬鍊的獨特紋理。現場展示架提供皮革樣品,多樣化的豐富色彩與質感,與石材、木材和金屬等,種種元素相互輝映,讓來賓隨心取用搭配,參考現場家具所展現的Baxter皮革可塑性,為消費者打造如同高級訂製服般獨一無二的居家空間。 Baxter旗艦店空間照。 Baxter旗艦店空間照。 亮點作品 Christophe Delcourt 2024系列 Christophe Delcourt 2024系列的設計師,Christophe Delcourt。 Juliette模組化沙發 由法國設計師Christophe Delcourt操刀的Baxter Christophe Delcourt 2024系列,結合傳統工藝和現代設計手法,勾勒流暢線條,賦予作品立體的雕塑感和飽滿張力。雙面軟皮搭配低靠背設計,搭配皆可獨立的座椅、躺椅、腳蹬等元素,促進靈活變化使用,同時展現Baxter皮革的細膩肌理。 Juliette模組化沙發。 Lana系列茶几與邊桌 Lana系列採用不規則的檯面和底座,打造不同高度與尺寸的茶几與邊桌,突顯每一塊石材的獨特,以輕盈的流線造型與堅實穩固的材質達成平衡,融合人文設計的精妙和石紋渾然天成的優美。 Lana系列茶几與邊桌。 Baxter的燈光美學與經典設計 Googie燈具 Draga & Aurel 設計的Googie燈具每一組皆根據模組化設計,能因應空間主人的個性進行自由排列組合。燈罩選用白色蛋白石甲基丙烯酸酯,緞面黃銅包覆邊角點綴,略帶起伏的表面和燈罩輪廓,暈開豐富的光影層次,生動整體畫面。 Draga & Aurel設計的Googie燈具。 Wave照明系列 設計師Federico Peri打造了一系列LED燈具,造型設計取材自西藏橋樑,可隨使用需求選擇懸空或安置於地面,燈體由鋁製管材構成,外覆精緻皮革,內部則嵌有刻面玻璃與內建散光器,以充沛而柔和的光源延展視覺。 Wave照明系列。 Nuvola燈具 Nuvola原意為「雲朵」,同為Draga & Aurel出品設計。燈體選用白色玻璃纖維,透過輕盈的材質和細膩的米白紋理、不規則的柔和外型,勾勒內蘊日光的浮雲意象,點亮無憂自在的光景和看客的想像力,將空間化為詩意的夢境。 Nuvola燈具。 Lagos餐桌 由 Baxter P獨家設計的Lagos餐桌選用Polar White花崗岩建構不規則的桌面,圓柱形桌腿則採用古董鐵,透過簡約而穩重的造型,保留天然材料的原始質感,天然礦石與金屬的嵌合對比,展現材質本質與設計細節的相輔相成。 Lagos餐桌。 Baxter Chester Moon系列沙發與扶手椅 設計師Paola Navone重新詮釋經典Chesterfield風格,將高度複雜的製作工藝融入現代設計語彙,以柔和且圓潤的線條,描摹精緻的絎縫皮革、全覆式軟墊設計和搭扣細節,延續傳統的細膩考究,營造新古典風格。 Chester Moon系列沙發。 Milano沙發系列 同樣出自Paola Navone的設計,暱稱「雲朵沙發」的Milano沙發兼顧設計美學與雅致觸感,其柔軟包覆的設計,妥貼盛放使用者疲倦的身心,讓人心生深陷於雲朵之中的聯想,是備受喜愛的經典之作。 Milano沙發。 資料及圖片提供」卡希納家飾空間美學館、Baxter 編輯」江瑜
2025.03.28
香港國際春季燈飾展及智慧照明博覽,將在2025年4月隆重登場,以「智照綠色未來」為題,香港貿易發展局 (香港貿發局)匯聚來自世界各地的商家,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展示一系列創新及環保的照明解決方案,推動智能生活和產品可持續發展的可能性。 雙展共匯 智慧照明博覽會+春季燈飾展 在智慧城市計劃、智慧家居趨勢等多方面外在因素的影響下,智慧照明技術的變革迅速,隨著產業發展,現今的燈飾已超越傳統照明功能,進一步做到提升居家環境品質。去年首度舉辦的智慧照明博覽會載譽歸來,作為國際平台為廣大企業提供了智能照明完整的供應鏈發展脈絡和增長機遇,包括智慧照明技術、人本照明、可持續發展照明方案等。 今年上海浦東智能照明聯合會將帶來「智能生態與物聯網供應鏈展示區」,展示多個知名品牌,包括榜威、造作智能、莱迪弗彻、順舟智能及同一方等。除此之外,還有大灣區重要照明產業基地的展館,包括由半導體產業促進會帶來的SZSA智慧照明館以及載譽歸來的中山市展團。 同期舉行的春季燈飾展,除了延續過往的精彩內容,今年配合新增的「綠色創新」的主題,焦點展區「名燈薈萃廊」匯聚約180個知名品牌,重點展示創新照明產品和技術,展示多種綠色照明及智能家居產品,回應市場對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的需求增長。 必看的展中亮點 除了展示產品,兩大燈展期間舉行的「亞洲照明會議」,大力促進照明行業適應市場革新,並通過案例研究展示ESG發展;除此之外,還有「智慧照明方案論壇」,邀請業內專家分享對照明行業最新趨勢和發展的觀察和見解,探討人性化照明技術的進步,以及智能化訂製照明在不同場景下的應用。 為了體貼來賓的體驗,主辦方通過「EXHIBITION+」(展覽+) 融合展覽模式,配合「商對易」智能配對平台,為來自世界各地的商家提供穩定便利的洽商渠道,藉由「掃碼易」(Scan2Match),買家可掃描展商的專屬二維碼,收藏喜愛的展覽資訊,讓買家與賣家的溝通不受限於時地,在展覽落幕後依舊可以自由延續商貿互動。 亞洲照明會議讓行業專家分享照明行業的最新趨勢和發展,為與會者提供知識交流和拓展人脈的寶貴機會。發表新品與新趨勢之盛會,歡迎各地展商及品牌,一同匯聚香港共襄盛舉。 香港國際春季燈飾展及智慧照明博覽 時間」2025年4月6日至9日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活動登記請見>>免費入場 資料及圖片提供」香港貿易發展局 編輯」江瑜
2025.03.21
現代人對於高品質生活的追求,反映在日常居所的空間設計與家電選購上,如何結合硬體裝潢和軟裝設備,提升場域的舒適性,成為當今市場的顯學。其中,廚房更是從傳統的烹飪區域蛻變為社交新場域,因此,BSH博西家用電器秉持德國精湛工藝跟卓越品質,致力提供消費者便利智慧的美好生活體驗。 四大情境貼近消費者多元需求 深耕台灣市場多年的Bosch,斥資重金重新打造Bosch高雄品牌體驗中心,特別選址於北高雄重劃區,看準鄰近農16特區及美術館的地點優勢,該區成為高雄新建案發展的核心地帶,因此全新品牌體驗中心在佔地70坪的基地中,根據消費者的不同需求,精心規劃四種不同嵌入式家電的廚房展間,完美融入各類設計風格,再藉由整合設計,將家電巧妙地融入櫃體中,不僅釋放更多收納機能,同時有助於動線更顯流暢,展現機、櫃一體放大空間感的視覺效果。Bosch嵌入式家電還擁有多重複合功能,一機多工展現極致效能,滿足多元料理手法。 Bosch高雄品牌體驗中心。 面對廚房的多樣性,品牌體驗中心更是跳脫傳統產品一字排開的陳列方式,特地從整體空間的角度出發,區隔坪數、預算、風格和機能,打造四大廚房場景,更貼近消費者對於理想廚房和嵌入式家電組合的追求。 空間靈活配置│L型溫馨共享式大廚房 5坪以上的廚房擁有充足的空間彈性,中島的運用提供了更充裕的工作檯面,與餐桌相連的配置增添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性。此區展示兩款歐洲製Bosch冰箱,滿足大家庭的食材存放需求,更能依內外廚房的取用需求分開保存。另外,亦配置兩款全嵌式型號洗碗機,其一無把手款式以電子式按壓開門,能完全隱藏在櫃中,讓整體畫面更簡潔;另一型號則搭配了側邊指示燈,無須走進也能一眼辨識洗碗機是否運作中。使用者可依照個人習慣與習慣打造心中的夢幻廚房。 坪效極大化│一字型小坪數大智慧廚房 都會空間愈發精緻,1-2坪的廚房只要善加規劃使用動線,Bosch嵌入式家店就能發揮高坪效多功特色,讓一字型廚房輕鬆容納洗碗機、烤箱、感應爐、抽油煙機與冰箱等整套智慧廚電,降低電器設備易造成的雜亂感。隱藏式排油煙機可收整於櫥櫃中;洗碗機也有45公分寬的型號供選擇,藉此釋出更多收納空間,極大化坪效。 效率至上│U字型家務全能魔法廚房 U字型廚房一直是亞洲傳統中坪數家庭的主流,動線上精準布局Bosch嵌入式冰箱和IH智慧感應爐,將食材保存、備料到烹飪的步驟高效串聯,創造流暢的工作節奏。有鑑於新屋陽台面積縮減,此處也配置了Bosch三效極淨洗脫烘洗衣機,實現一站式完成家務的優雅體驗。 複合機能設計│料理玩家廚房 對於擁有大坪數廚房的家庭而言,這裡不僅是烹飪場域,更是展示品味的社交招待所,此場景特別利用深沉色系營造氛圍,透過不同的材質交疊對比,例如黑色木紋與霧面烤漆、曲面與隔柵等,形塑豐富層次。雙爐具設計無論是私廚外燴或屋主宴客時一展廚藝,都能完美呈現;靠牆的烹調區配置8系列紅外線智慧雙吸排油煙機,下方近吸上方攏煙,大排風量最適合中式料理烹調,讓招待、聚會也能清爽優雅。 資料及圖片提供」Bosch 編輯」陳映蓁
2025.03.11
Tiffany & Co.蒂芙尼台北101旗艦店正式璀璨揭幕,這間全新概念店展現品牌最新的設計理念,為消費者帶來沉浸式的奢華體驗。 Tiffany & Co.台北101購物中心旗艦店外觀。 鑽石般耀眼的建築美學 旗艦店外觀由享譽國際的建築事務所SANAA精心打造,巧妙融合品牌悠久歷史與創新精神,運用16,000多塊玻璃磚搭配拋光鋁框構成壯觀的建築立面。設計靈感源自於「未經雕琢的鑽石」概念,象徵Tiffany & Co.在珠寶藝術領域的卓越工藝,能夠將原石蛻變為永恆經典的珍寶。每一塊玻璃磚皆經過精密調整排列,藉此捕捉光線並呈現獨特的折射效果,營造出流光溢彩、變幻莫測的動態美感,這一非凡設計體現品牌對藝術和工藝的不懈追求。 外觀由建築事務所SANAA精心打造,運用16,000多塊玻璃磚搭配拋光鋁框構成。 頂級珠寶與藝術融合 旗艦店內部空間則由傳奇建築師Peter Marino操刀,整體採用柔和明亮的色調,將精湛工藝、藝術氛圍跟品牌歷史相互扣合,帶來超越傳統零售概念的嶄新體驗。店內蒐羅眾多國際知名藝術家的珍貴作品,涵蓋兩層樓空間,其中包括法裔美籍藝術家Arman於1986年創作的青銅雕塑《Apollo, The Offering》,以及美國抽象藝術家Sam Gilliam的作品。 室內由傳奇建築師Peter Marino操刀,引領消費者深入探索Tiffany的璀璨世界。 一樓Peretti Gallery區域展示了標誌性設計師Elsa Peretti的作品,整體空間以自然風格設計為主。 二樓則懸掛著由奧地利燈光設計師Hans Harald Rath設計的訂製水晶吊燈,其燈罩靈感來自品牌經典的Tiffany Blue®色調,與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內的吊燈採用相同設計;高懸於挑高天花板之上,這盞吊燈形塑優雅迷人的情境,令人好似身處於藝術殿堂般。 旗艦店二樓懸掛著由奧地利燈光設計師Hans Harald Rath設計的訂製水晶吊燈。 為致敬品牌至高的珠寶工藝,Tiffany高級珠寶空間匯集品牌最珍貴的藝術臻品,呈現傳奇設計師-尚.史隆伯傑(Jean Schlumberger)的經典傑作,其中包括1965年首次亮相的經典石上鳥(Bird on a Rock)系列,這款設計歷經近60年仍然歷久彌新,展現無與倫比的當代風采。 二樓專屬高級珠寶鑑賞空間,詮釋品牌精湛不凡的珠寶造詣。 VIP沙龍空間的藝術體驗 台北101旗艦店亦設有四間別具風格的私人貴賓沙龍,每間皆以獨特主題意象精心打造,為賓客提供專屬且沉浸的尊貴服務。其中一間展示了越南藝術家Tia-Thuy Nguyen的藝術作品,其畫作以細膩的油畫技法與藍色色調,勾勒雲霧變幻的詩意畫面,將畫布轉化為生動的視覺敘事。 二樓其中一間VIP沙龍空間展示越南藝術家Tia-Thuy Nguyen的畫作。 另一間則以圖書館為設計靈感,象徵品牌近200年來在珠寶工藝、珍稀寶石與經典設計領域的傳承,突顯深厚的歷史底蘊與藝術精髓。旗艦店的所有細節均將經典傳承及創新精神完美交融,為世人帶來無與倫比的饗宴。 二樓另一間VIP沙龍則以圖書館概念設計,象徵品牌如同珠寶世界的百科全書,收藏無數珍稀寶石與經典設計。 資料及圖片提供」Tiffany & Co.蒂芙尼 編輯」陳映蓁
2025.02.24
品牌重量級著作《FENDI Baguette Hand in Hand》。 當時間的長河流轉至2025年,FENDI迎來品牌百年華誕,在時尚與文化交融的米蘭城,展開一場別開生面的慶典。自2月24日至3月2日,FENDI於米蘭多家書店與書報攤打造專屬角落,以紙墨書香為媒介,呈現品牌深厚的文化底蘊,同時呼應Silvia Venturini Fendi為2025-2026秋冬男女裝大秀所構築的時尚篇章。 ADI設計博物館書店展示經典設計與當代書籍。 翰墨流光 百年風華 FENDI此次進駐的書店與書報攤,不僅是販售書籍的場所,更是米蘭文化的縮影。從創立於1870年的Hoepli書店,到歷史可追溯至1775年的Libreria Bocca,這些見證時代變遷的文化地標,如今都成為FENDI百年慶典的一部份。而位於Brera設計區的Edicola Largo Treves,則將傳統書報攤轉化為創意發聲場域,與品牌精神不謀而合。 Hoepli書店是創意人士必訪的文化基地。 此外,ADI設計博物館書店與Porta Nuova、Darsena 區的EdicolaCivic書報攤,亦成為FENDI精選之地,為設計愛好者與文化探險家提供沉浸式體驗。這些場域不僅承載著知識的重量,更見證著米蘭的文化演進,在時尚與藝術的交錯中,賦予FENDI百年慶典更深遠的意涵。表明品牌藉由這場書香瀰漫的盛會,將時尚與知識緊密聯繫,引導讀者與消費者透過閱讀,感受品牌歷史與工藝的深邃厚度。 義大利最古老書店之一Libreria Bocca。 翻開工藝之書 窺探經典之魂 此次書展的焦點,無疑是品牌兩本重量級著作:《FENDI Baguette Hand in Hand》與《FENDI Peekaboo-k》。前者源起於Baguette 包款問世25週年,紀錄FENDI與40間義大利工坊攜手合作的故事,透過植鞣皮革、珊瑚鑲嵌、金銀花絲、大理石雕刻等匠心工藝,展現對傳統技藝的致敬。正如《考工記》所載:「巧者勞而知者謀」,這些能工巧匠不僅延續歷史,更賦予Baguette新的生命。 Edicola Largo Treves位於充滿活力的Brera設計區,將傳統米蘭書報攤重新構想成創意活動的空間。 《FENDI Peekaboo-k》則回溯Silvia Venturini Fendi 所創Peekaboo包款的15年演變,探討其設計理念、製作工序及風格轉變。書中收錄了80款Peekaboo經典包款,並邀請Sophie Fontanel、隈研吾(Kengo Kuma)、Chloe Bailey 與Naomi Watts等人撰文,從不同視角解析此款包袋的獨特魅力。 經過改造的Edicola Civic Darsena書報攤位於Navigil水道旁,景色優美。 此外,FENDI家族三代—— Silvia、Delfina Delettrez與Leonetta Luciano Fendi亦透過對談,揭示家族傳承與創新的交織。Peekaboo包款的設計精髓,在於其「內外皆美」的哲學,如同一本值得翻閱的書籍,每一次打開,都能發現嶄新的驚喜與故事。 書香與時尚的邂逅 此次書店進駐計畫,不僅是一次品牌與文化的對話,更展現FENDI 對於手工藝與創意的尊重。正如維吉爾(Virgil)在《埃涅阿斯紀》中所云:「書籍有其命運,隨讀者之才情而變。」FENDI以這場書香瀰漫的盛宴,為品牌百年序幕譜寫優雅篇章,讓讀者與時尚愛好者得以在字裡行間,細細品味經典與未來的交融。 Edicola Civic Portanuova書報攤舉辦各種快閃活動反映這處社區的前瞻性思維精神。 這場文化盛宴,不僅讓人們重新審視時尚與書籍的關聯,更透過紙張與墨跡,傳遞品牌深植於工藝、創新與歷史之中的獨特美學觀。在這場跨越時尚與文學的交匯點上,FENDI不僅重塑品牌的過去與未來,更為時尚愛好者與文化追尋者提供了一場觸動靈魂的閱讀體驗。 資料及圖片提供」FENDI 撰文」室內雜誌編輯部
2025.02.11
以瀨戶內國際藝術祭聞名的直島,近期即將迎來國際知名建築師安藤忠雄於此的第十件作品-直島新美術館,將於2025年5月31日正式開幕,並於4月11日10點起(日本時間,台灣時間9點)開放線上購票。 建築與自然的巧妙融合 「直島新美術館」是第一個以城鎮命名的美術館,由三木あき子(Miki Akiko)擔任館長。直島作為與藝術共生的島嶼,與豐島和犬島的一系列藝術博物館和設施而聞名;安藤忠雄從1992年開業的「倍樂生之家美術館」開始,已經在直島從事博物館項目超過30年,包含諸多為人熟知的建築作品如「地中美術館」、「李禹煥美術館」、「山谷畫廊」等;「直島新美術館」作為直島倍樂生藝術之地(Benesse Art Site Naoshima)的第十件作品,期待能把遍布島上的這些設施有機串聯,透過與在地居民合作,讓博物館成為樞紐角色,發揮振興地區的功用,並強調藝術、建築、自然和社區的和諧。 直島新美術館外觀。屋頂造型順應地形開展,印證安藤忠雄「與自然共生」之理念。Rendered image of Naoshima New Museum of Art. © Tadao Ando Architect & Associates 直島新美術館坐落於直島本村區附近的山丘上,屋頂順著山丘稜線展開,充分運用直島的自然景觀,外觀採用黑色灰泥形塑燒杉般的粗獷感受,搭配上堆疊的卵石牆,與本村地區的周圍風光相互映襯,將遊客體驗與直島歷史與人們生活聯繫起來。 建築共三層樓,室內以安藤忠雄擅長的清水模呈現。Rendered image of Naoshima New Museum of Art. © Tadao Ando Architect & Associates 走入室內,美術館擁有兩層地下空間及地上一層共三層建築,自然光從頂部天窗撒入階梯區域,並向下漫射至地下樓層;樓梯兩側設有四個展覽空間,地面層的北側則規劃了咖啡廳及戶外場地,可一睹豐島的風景跟來往漁船,盡享瀨戶內海的特色景致。 頂部天窗引入自然採光,沿著階梯漫灑至地下空間。Rendered image of Naoshima New Museum of Art. © Tadao Ando Architect & Associates 咖啡廳,可眺望瀨戶內海特色風光。Rendered image of Naoshima New Museum of Art. © Tadao Ando Architect & Associates 匯集亞洲精彩作品 而直島新美術館的Logo則由日本知名書籍設計師祖父江慎(Shin Sobue)操刀,他同時也為直島地標地中美術館和豐島美術館設計了Logo。 由祖父江慎設計的美術館Logo。 有別於倍樂生之家美術館和地中美術館主要展示西方當代著名藝術家的作品,直島新美術館預計收藏並展出亞洲地區藝術家與藝術團體的重要作品;除了常設展外,亦會規劃特展,讓造訪者每次都能有新的發現。 開幕紀念展將呈現包含會田誠(Aida Makoto)、菲律賓藝術家Martha Atienza、中國爆破藝術家蔡國強(Cai Guo-Qiang)、日本藝術團體Chim↑Pom from Smappa!Group、印尼藝術家赫利.多諾(Heri Dono)、印尼藝術團體indieguerillas、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印度藝術家N.S. Harsha、泰國藝術家Sanitas Pradittasnee、下道基行(Shitamichi Motoyuki)+ジェフリー・リム(Jeffrey Lim)、韓國南韓藝術家徐道獲(Do Ho Suh)以及泰國藝術家Pannaphan Yodmanee等12組藝術家或團體作品。除了特展外,還將舉辦一系列公眾活動,例如講座或工作坊,傳遞關於當代社會的多元視角、表達多種觀點,藉此促進人們的交流和連結,並提供更全面的藝術體驗,讓美術館得以與自然跟社區產生更深刻的共鳴。 直島新美術館 地址」香川縣香川郡直島町3299-73 資料及圖片提供」直島新美術館 編譯」陳映蓁
2025.02.04
南進門自台北花博期間為連結臺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與美術公園而設,銜接增建管狀廊道,作為走近、認識北美館的起點,也是眺望與連結王大閎建築劇場的通道。歷經整修,2025年1月18日起重新開放,經由建築師簡學義精心設計,以L型懸空的長廊結合玻璃與鋼構,與臺北市立美術館鮮明的現代風格和白色建築體塊形成視覺與空間體驗的驚艷對比。 「南進門藝術計畫:我們總是需要為世界創造出更新的故事」合影。從左至右,藝術家陳慧嶠、北美館館長王俊傑、策展人蕭淑文、山朋水貴廖音喬、發條鼻子陳茂康、洪伊俊及黃詠心。 臺北市立美術館資深策展人蕭淑文以《我們總是需要為世界創造出更新的故事》為主題,邀請藝術家陳慧嶠與藝術團隊山朋水貴+發條鼻子,打造黑白二元敘事空間,試圖營造一種單純的知性與純粹的感性,讓這兩個在意識型態上針鋒相對的主題,在此發展形而上的對話,營造知性與感性融合的感官體驗。 南進門藝術計畫:「我們總是需要為世界創造出更新的故事」主視覺。 與展場進行多角化互動 陳慧嶠擅長以象徵隱喻、結合現成物的感性手法,創作出讓人印象深刻的藝術作品。神秘的宇宙學觀點,在極簡有限的媒材裡開拓想像空間,宣告該媒材的新極限。作品形象還原至最基本的幾何形態,將抽象的情感隱喻於單純、明晰的色彩,以極簡的形式表現和諧的藝術精神。 北美館南進門空間場景照。 其作品《當球體融入牆上的色彩時…》在白色空間以乒乓球體和色彩變化反襯空間的「輕盈」,創作靈感源自艾爾斯沃茲.凱利 (Ellsworth Kelly, 1923-2015) 去繪畫性作品《牆面的顏色》(Colors for a Large Wall, 1951),以色彩為媒介,觸發「空白」中的無限想像,致敬大師之作利用單一色塊的隨機排列探索連續性和單色繪畫的概念。 北美館南進門入口。於2025年1月18日起重新開放,提供售票與電子寄物服務。 與之相對,山朋水貴+發條鼻子的作品《ZAI》則在黑色空間結合環境使用沉浸式裝置。發條鼻子以原創文本、場域創作為發展目標,取材現實故事、生活瑣事、平凡日常的點滴記事,藉互動形式拆解、轉換,展現在零星瑣碎的隻字片語和場地景觀之間。 通過影像、人造光以及從縫隙透進來的自然光源建構自身的存在感,利用AI 系統建構出來的資訊世界,推翻觀者的體感認知,在一個展廳內折射多種變化面向,引導虛實在此交會,探索時間與空間的相對關係。 探索環境,活化思路 南進門作為入口與展場的交會點,同時兼具公眾、開放和藝術等多元特性,兩組全新創作結合空間特性與未來想像,表現「透明」與「渾厚」之間的流動時空,在這段通往美術館的路徑中啟動觀眾的想像力,展開一場獨特的藝術旅程。 陳慧嶠,《當球體融入牆上的色彩時⋯》,2025。 產生多巴胺的細胞只佔大腦的0.0005%,卻是鼓動人類探索世界的一小群細胞。它在人們追逐夢想的道路上以實際收穫的現實條件為基礎,提供精神上更多的回報,推動深思熟慮的選擇、最大化人類意識中的美好存在、如神一般建構真與美之物的創造力,這就是多巴胺,傳遞信號的小指揮,無論終點好壞,它會將人們置入衝向目標的雲霄飛車。 山朋水貴+發條鼻子,《ZAI》,2025。 在南進門,展覽將作品與場地、本質和多巴胺迴路聯繫起來,不論觀眾是觀望由外透入室內的天空、感受空氣浮動的溫度,或接觸眼前的景物,還是漫不經心的望穿現實、沉浸於幻想世界,來到此處,就啟動了創造力與想像力的開關。 山朋水貴+發條鼻子,《ZAI》,2025。 這是一個能觸發觀者全部感知的展覽,調用多巴胺迴路,指引身在其中的人們欣賞眼下的現實,享受它們無限的複雜性,反饋感知於自身內在的變化,享受自身能為自己創造的快樂,探索無盡的上限。 資料及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採訪」江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