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ior 380
在數位浪潮澎湃的當代,實體書店的存在不僅是一種商業形式的堅守,更是一座靈魂棲身之所的再造。位於中國珠海斗門萬達廣場中庭的《覔書店》,正是在喧囂與繁華之中,開啟一扇通往寧靜與知性的門扉。設計團隊承襲品牌「覔」之本義:探索與尋找,以「知識之園」為構想,將空間化作一部可行、可居、可讀的建築詩篇。
覔長廊,覔玩意零售區。漫步其中如浸於書海,每個轉折都是驚喜。
覔於書海 築於心林
書店入口,宛如古代藏書樓的序堂,不以華麗炫目奪人,而以柔光與木色引人入境。天花使用木條交織,象徵自然枝葉扶疏,如林間光影灑落。這一道由材質與光影構築的門徑,使人一踏入即有洗塵滌念之感,彷彿凡俗之憂煩,皆可拋諸腦後。木飾面書架與米色石材地坪相映成趣,空間氛圍溫潤如玉,展現「清和而不寡,溫潤而不俗」的設計哲學。
覔長廊,覔玩意零售區。透過木質、柔光的交融,傳遞自然與人文相會之意。
入口處的設計不僅是視覺的迎接,更是情感的開端。仿若踏入一方書林,靜靜等待著與書相遇的那一刻,也開啟了一段自我探索、思緒流轉的心靈旅程。
流光之廊的詩性行旅
轉入書店主體空間,「覔長廊」與「覔玩意」如同書卷之展開,曲線自發光牆勾勒出一條流動的知識河道。這些牆體恰似書籍的脊背,在柔和燈光的洗禮下閃耀微光,如古籍泛黃書頁所映照的光陰。顧客在此漫步,不似逛街,更如臨書海,一步一境,處處驚喜。
覔長廊,覔玩意零售區。書牆與懸浮式島台,在柔和燈光下如古籍泛黃書頁所映照的光陰。
設計師以抽象的花朵形天花裝置作為導視暗語,猶如空中綻放的靈感之花,引導愛書人的思緒隨設計之筆遊走。每一處節點、每一座半開放書角,都彷彿是知識與寧靜的匿居之所,或可默坐沉思,或可悄語交換。無需浮誇綴語,僅用大地色彩與柔光自成對話,讓觀者、書頁與空間三者之間的關係,在此共用寧靜與和諧。
小小覔,兒童活動區。採用橢圓形空間,閱讀區也可作為小劇場、發表會的場地。
以孩童為主角的「小小覔」採用橢圓形空間呈現,線條圓融如童真世界,呼應孩童視角與心理節奏。開放式書架如一座座知識的花園,經典童話與現代繪本交錯排布,邀請孩子以天真的眼光去發現未知的世界。
此區最大亮點莫過於設計為小劇場的互動舞台,燈光與座椅齊備,不僅為故事時間添上戲劇性,也成為孩童們自由表達、家長與子女共同參與的親子平台。孩子們在此閱讀、表演,透過故事的延展與演繹,學習的不僅是語言,更是情感、勇氣與表達的力量;空間於此不只是功能載體,更是情感的承接者、夢想的催化劑。
咖啡的靜謐低語
當空間豁然開朗,則進入了覔書店最具象徵意涵的心臟地帶——咖啡區。設計師以兩座高達八米的樹狀書架為主軸,喻意知識的參天巨木,將書籍高高托起,訴說思想向上的力量。枝幹向上蔓延,成為交織的天花結構,使人仿若置身林蔭之中,心境隨之沉靜、呼吸亦緩。
小小覔,兒童活動區。木質元素貫穿於書架、飾面與家具中。
在這裡,大片玻璃幕牆讓自然光灑落台階式座位區,晨昏四時的光影流轉即為時鐘,讀者於此可與書相對,與光共處。咖啡香與書香交融,構築出一種屬於現代都市中罕見的慢生活意境。此區亦可彈性應用於新書發表、文化活動,體現空間高度機能性與場域詩意相容的設計智慧。
材質之語與設計之詩
設計師指出,珠海覔書店整體設計以「親生物」為主軸,運用木質、米色、柔光等元素,傳遞自然與人文交融的美學語境。天花板的設計,是本案中最富象徵性的結構語言。由入口區交織而成的木條天花起筆,彷彿林間枝枒於頭頂輕輕展開,引導訪者放慢腳步,收束心緒。
走入零售區,天花則幻化為抽象花朵的姿態,不再僅僅是結構載體,而成為象徵靈感綻放的意象。到了挑高的咖啡區,那樹枝般交錯的結構更是設計語彙的高潮,宛若一座室內森林,不僅賦予空間強烈的自然隱喻,也巧妙地回應品牌「覔」所蘊含的探索精神。這些自上而下的構成語法,連貫了整體動線,也串起了書店中每一段由外而內的心靈過渡。
覔咖啡。以兩座高達八米的樹狀書架為視覺焦點,喻意知識的參天巨木。
空間材質的選擇,則是整體溫度的關鍵所在。木質元素貫穿於書架、飾面與家具中,保留天然紋理與手感,與米色石材地磚交織出柔和卻層次分明的視覺背景。這樣的色彩語言不刻意張揚,卻能潛移默化地撫慰情緒,使人在閱讀與駐足之間,始終維持身心的舒適與平衡。木的質地彷彿書頁之紋,石的色澤則如舊書泛黃之頁,整體彷彿一卷可踏入的書籍,將閱讀的感官從視覺延伸至觸覺、心覺。
覔咖啡。光線設計源於自然日照在林中灑落的靈感,透過明暗虛實的交錯,模擬出陽光微洩意境。
全作照明計劃亦謹慎細膩的規劃,店內多處運用自光牆與間接照明,以曲面結構柔化光源的銳度,避免光源直射予人的不適感。這種光線設計源於自然日照在林中灑落的靈感,透過明暗虛實的交錯,模擬出林間晨霧初散、陽光微洩的意境。此外,也利用大面積的落地玻璃引入自然光,使咖啡區成為「光之書房」,讀者可在此沐浴晨光、觀察天色變化,與書共讀天光,與日同節律。整體光環境規劃不只是技術上的考量,更是一種時間感的建構,讓人從快節奏中抽離,重新體會「光陰」的存在。
覔書店,不僅是書籍之所,更是心靈之所。在珠海這片新興的城市空間中,它以設計為筆,寫下了一段屬於閱讀、感知與共鳴的現代寓言。若說書是一種空間的思想,那麼這座書店,則是思想的建築,是閱讀者在城中覓得的靜謐之境。在此,建築不再只是物理的容器,而成為情感的詩行與精神的港灣。願每一位來訪者,皆能在此覓得一本書,一段寧靜,與一顆更柔軟的心。
採訪」室內雜誌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