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ior 380
仁愛大道上,城市繁華與便利交織,豪宅廣廈林立,舉目可及盡是台北城的標誌景觀—紅磚古雅的總統府、莊嚴沉穩的中正紀念堂,乃至璀璨摩登的購物商場與101 大樓,如光塔般指引這座都會的脈動。本案居於核心地段,坐享四通八達之利,卻又因蔥鬱的林蔭大道而獨擁一方靜謐。疏影橫斜間,遠山層疊如黛,與天際溫柔相接;自然與建築交會融合,光影流轉於藝術宅邸的每一隅,為三代同堂的居所鐫刻下時光的詩篇,靜好而恆長。
客廳天花以蛋型雕琢輪廓,伴有凝聚家人情感之意,同時表現前衛的空間張力。
在這座豪宅的頂層,住著三代同聚的一家人。設計師將原四戶樓層重新配置,打通其中兩戶作為主人戶,其餘兩戶則分別規劃為長輩戶與小孩戶。如此布局,既保障每位家庭成員的隱私,亦為屋主一家預留相聚的公領域,讓親情在日常中自然流淌,在本篇中將聚焦於主人戶作介紹。
以灰調為底,勾勒高雅沉靜,搭配暖調質地與色澤,為空間注入溫潤氣韻。
建築極佳的窗景優勢,賦予室內遼闊的居家視野。設計師以「景觀最大化」為軸線,讓每一處空間都能擁抱晝夜變幻的城市光影—白晝是流動的城市畫卷,入夜後則化作璀璨星河。全室劃分為公私領域,其中公共區域不以明顯的界線劃分,而是透過材質的轉換與色澤的層次,細膩安排每個使用場景,讓空間流動著溫暖詩意。
景觀與空間的雙重奏
公領域作為家人常聚的核心,天花以前衛大膽的圓弧造型展開,彷若懸浮的藝術雕塑,既延伸了空間尺度,亦成為視覺焦點,渺小卻予人心安,滿載充沛情感。以灰韻為底勾勒沉穩,注入些許暖色調,柔化現代設計的銳利感,營造出舒適而精緻的居家氛圍。
中島作為空間核心翻轉傳統方正造型,並置入金屬框架提升精緻質感。
主人戶以一座弧形中島為核心,彷彿耗費匠人無數心血的雕塑品,以流暢的弧度顛覆傳統方正造型,金屬與特殊材質所打造的蛋形結構,既是輕食料理台,更是凝聚情感的社交舞台。天花以鍍鈦金屬為框架,將互動情境昇華成金色劇場,後方的迷你吧台與漸層鐵件展架,恰好陳列主人收藏的琉璃藝品與旅行記憶。
中島上方圓弧燈具與空間中的弧形元素相呼應。
L 型窗景前,三大機能區域各具風情,客廳電視牆採用帶有直線紋理的暖灰立體瓷磚,上方懸浮著的內凹蛋形天花,透過脫縫手法強化雕塑張力;休閒區配置仿真水霧壁爐,粗礪礦石立面在光影下折射出金屬細芒,營造出慵懶而愜意的氛圍;餐廳區延續鍍鈦金屬的精緻語彙,成為兼具用餐與招待功能的複合場域。
休閒區擁攬得天獨厚窗景,營造放鬆愜意的休閒場所。
儀式感的極致追求
從書房到寢居的漸進動線,暗喻著由公務向休憩的狀態轉換。書桌以書本為造型,馬鞍皮革桌面搭配上方翻頁式吊燈,後方展示書櫃珍藏典籍與藝術藏品,描畫專注的閱讀與辦公場景。
書房以「書本」作為意象,暈染充滿書香氣息的使用情境。
主臥室正對城市地標,間接隱喻身分權威,同時為消弭樑柱壓迫,設計師升高天花搭配弧形轉角柔化表情,搭配床頭皮革的精密車縫線與鍍鈦金屬鑲邊,構築宛如高級飯店的細節。
天花以弧形轉角柔化樑柱壓迫感,搭配床頭皮革與鍍鈦金屬鑲邊,描畫精緻細節。
更衣室懸浮中島搭配間接照明烘托精品氛圍,旁側化妝台以愛馬仕橘皮革提升質感。
更衣室堪稱精品櫥窗的當代詮釋,懸浮式中島底部環以光帶,與鍍鈦橢圓天花相映成趣,旁側化妝台則以愛馬仕橘皮革妝點勾劃精緻氣息。主衛浴展現材質實驗精神,一體成形的無接縫面盆串聯材質、減少接縫,濕區綠色拓墨大板磚呼應遠山景致,置入獨立浴缸捎來沐浴儀式感。
主衛浴乾溼區分離,並以通透玻璃門為界線串聯場景。
工藝細節的雕琢
全案最艱鉅的挑戰在於曲面工法的極致追求。從天花弧型的反覆修正,到中島弧面的精密計算,施工團隊不惜拆毀重做以實現完美比例。軟裝搭配亦呼應空間的前衛基因,諸如懸掛中島上方吊燈、客廳交疊橢圓茶几、乃至馬桶上方的藝術壁燈,皆成為空間敘事的精妙註腳。
公領域以開放式布局連貫場景,並透過材質與色調的轉變界定場域。
當橫條紋布百葉篩落天光,這座兼具畫廊氣質與家族溫度的宅邸,以舉重若輕的姿態,完成了對現代奢華的詮釋。每一個弧面的轉折、每一處材質的對話,都在訴說著三代同堂的生活美學,既是前衛的藝術居所,亦是滿載親情的歸宿。
採訪」林靖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