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Noiz:以全身感受如同空氣的光 光環境獎作品故事(一)

Shadow In Motion



「某方面來說我覺得光更像空氣,不一定要被看見,但能感覺到它的存在,你可以聽見光的聲音、從肌膚感受到光的溫度,如同全身心飄浮其中、受到光的洗禮。」設計師豊田啓介以詩化而浪漫的語句形容道。儘管光的體驗如此感性,其背後的理論與過程卻充滿理性的運算,一如 Noiz 團隊的作品,極其科技、未來且講求精確度。

與日本平面設計大師原研哉共同合作的台南市美術館二館停車場公共藝術裝置「Shadow In Motion」便是其代表之一,使用遊戲引擎進行運算及實時渲染,並以三維鐳射掃描場地,使所有數據誤差皆小於 1 毫米以內,最終完成一件充滿動態感的「四維平面設計」作品。


 
設計師強調,這並不是一件單純的照明設計作品,而是對於光影動態的巧妙運用。基地位於地下停車場入口,是唯一能引入日光之處,因此人車的行動、日光軌跡顯得更加重要,「動能」成為設計主軸之一。裝置由三列的薄帶鋁板組成,運用「莫列波紋效應」(moiré effect)原理,隨著天氣、時間及觀者的移動形成獨一無二的視覺與體驗。白日光影的移動為到訪者留下深刻印象,入夜後更展現截然不同的面貌,與陽光相反,照明自停車場向裝置內部輻射,並自下往上打亮,更加全面地瀰漫於空間各處,使人感覺彷彿漂浮於光之上。
 

下一個世代的設計

在 Noiz 的作品中,常常能見到跳脫一般思維的想法,這點或許從他們選擇使用的工具便可洞見。在「Shadow In Motion」中,Noiz 運用現今仍不常見的遊戲引擎進行所有設計,不僅能快速的模擬光線變化,更可以輕鬆地變更材質及觀看角度,甚至模擬人在不同速度下行走的視覺。



而這並不是他們第一次的嘗試,早在兩年前東京的住宅案「House In Todoroki」,他們便使用遊戲引擎完成全案,設計師分享道,不僅在更改及渲染上更加簡便,由於對光線的精確模擬,實際成品與遊戲引擎內幾乎一樣,使得在與客戶及工班的討論上也更加易懂,能夠確實看到每一個細節樣貌。
 
作為「數位建築」(Digital Architecture)的實行者,科技對 Noiz 而言不僅是輔助的工具,更是設計思考的一部分。隨著虛擬化「元宇宙」的時代即將到來,數位空間設計成為下一個世代必經的議題,如何將實體與虛擬彼此轉譯,將虛擬世界裡的想像化為實際、將現實世界的體感氛圍複製入數位空間,更是 Noiz 目前致力的方向。



並且使用遊戲引擎做設計的另一個好處是,成品資料會永遠存在於數位世界中,豊田啓介興奮地談道,也許未來就能使用自己家的場景玩射擊遊戲、殭屍遊戲,拓展了建築的用途與想像。期待不久的將來,我們也能在數位世界裡再次體驗「Shadow In Motion」那魔幻而充滿動能的光。
 

Noiz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planning

Noiz Architects 由豊田啓介、蔡佳萱與酒井康介建築師主持。事務所服務項目包含公共藝術、建築、室內及家具設計,現階段的工作分佈於台灣、日本、中國等地。Noiz 相信即使在此資訊爆炸的時代,周遭仍有許多未經發掘的素材,並為每一件設計案提供最是獨特的方案。



圖片提供」Noiz、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
攝影」Kyle Yu
採訪」林慧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