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進大安森林公園,目光肯定會受到一處巨大的竹編花圃吸引,花朵生意盎然且皆姿態各異,有的含苞待放、有的恣意盛開,如同真實的花朵。這座比人還高的花圃藝術裝置是藝術家林靖格應全聯基金會之邀,為「2021 謝謝感恩節」公益嘉年華於大安森林公園打造的作品「垂首的謝籃」,傳達全聯「做好事」的精神,180 株大型花卉組以垂首姿態、花苞謝籃面貌向醫護、警消代表致敬。
林靖格與團隊耗費 5 個月的精力與心血,嘗試以竹編形塑花卉各種型體與結構組合,一步步探索學習,使用超過 6 萬片竹篾製作,完成這幅不可思議的絕美風景。作品即日起於大安森林公園廣場展出至 12 月 26 日,每日晚間 5 點至 10 點更會點亮照明,展現白日與夜間截然不同的面貌,台北的民眾可以把握機會親身體驗被巨大花卉圍繞的情境,作品隨後將移至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與更多朋友相見。
「垂首的謝籃」以花卉作為創作靈感,林靖格說明過去傳統謝籃大多為竹編製成,承載人們的感謝誠意,並會擺放具有祝福意義的花卉於花籃中,是常民生活文化的重要一部分,於是他轉化花卉謝籃的形象到這次作品中。竭力找到今昔的連結,他也進一步表示,「現代生活不太容易看到竹子對於生活的應用,我期望自己能補上現今缺失的部分,讓人們可以再次感受竹子的魅力。」
許多已經看過作品的觀眾,往往讚嘆此次裝置藝術數量之豐,蔚為撼動人心,也相當好奇作品的打造過程應該頗為挑戰?林靖格回應自己從來不做沒有把握的案子,過程中若出現難題,更是他在創作時最喜歡的環節,「我擅長解決問題,同時這能使我與其他藝術家做出差異性。因為這次竹編作品與以往傳統竹編製作相距甚遠,在製作物件流程時較難產生共識,以及我們製作的數量非常的龐大,工作時程也長,所以我們起初找不到有竹工藝技能的朋友前來協助,花卉的製作人員是我們花心力與時間慢慢培養出來,這一切真的不容易。」
此次作品需放在戶外環境 7 個月,颳風下雨或是人為因素都是考驗,於是林靖格想出多項方案,在創作竹片編織時,以大量簍空做為呈現,一方面能產生交疊、穿透的視覺效果,另一方面也能防止雨水的積累,由於沒有完整的面,能減少風阻的可能,間接減輕金屬桿的承重,更因為使用薄竹片,相對於厚竹板易透風不易發霉,也有做足防水漆。最終希望當人們親眼觀賞作品時,都能完整感受花朵綻放自身潛能與生命力。
藝術家介紹
林靖格
受工業製造與工藝製作跨領域薰陶,
「垂首的謝籃」
日期」即日起至2021年12月26日
地點」大安森林公園
日期」2022年1月22日至6月22日
地點」宜蘭傳藝園區
資料與圖片提供」格子設計
編輯」林慧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