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ior 379
空間維度承載著無限可能,所蘊含的豐富趣味往往能帶給人們驚喜。在不大幅改動格局與動線的條件下,更是能透過點、線、面的層疊與延展,雕琢出靈活布局,構築功能與美感共存的和諧場景,為《H SPACE》注入生活美學,以嶄新的商業模式,將實用與藝術完美相融,帶來前所未有的五感體驗。
一樓門廳鋪陳低調灰韻,描繪沉靜愜意的空間氛圍。
《H SPACE》作為接待會館,引人駐足參觀是關鍵因素,但基於位處汽車會快速經過的主要幹道旁,如何吸引眼球成為設計課題。原有建築是林友寒建築師及清水工坊之作,由於本案是業主所租用,房東希望可保有原物的完整性,因此需以不更動建築本體為原則,延續林友寒建築師對於層退及光線折射的設計理念,利用透明壓克力引光線與視覺穿梭,形塑似有似無的通透之境。由於原始空間是清水模建築,因此室內色彩主要選用低調的透明、白色及木質調,並延續戶外綠意,凝鍊沉靜含蓄的灰韻空間。
接待區延續風格,櫃台以灰色清水模為底,鑲嵌木質調松木,在冷冽中注入暖意。
光與質的詩意交織
整體布局主要分為兩層樓,以運營模式及行人動線為考量,一樓布置迎賓區、20 周年展覽區、大會議室、四間洽談室及講堂,二樓則規劃學堂及樣品屋空間。接待區作為空間脈絡起點,清水模的細膩紋理與光影交織,以質樸姿態深邃空間表情。接待櫃台以清水模為底,嵌入橄欖型松木注入暖意,以簡約筆觸描畫充滿溫度的安心場所。
洽談室之間以輕透的壓克力相隔,與清水模虛實交錯,引光與視線穿梭自如,照映出多變光影。
為讓場域間顯得不過於封閉,洽談室隔間置入通透的壓克力為界線,展現虛實交錯的層次感,在視線穿梭間與建築對話,劃分出空間韻律,引光影翩然起舞。設計師提到,透過模組結構延伸視野,在虛實間循環利用,隨時光無限輪轉,當豐富光影輕灑而下,彷若穿越古典靈性建築玫瑰窗,顯得寧靜而神聖。
二樓學堂。
從二維到三維的視覺轉譯
講堂中央堆疊著多個方塊,45cm × 45cm 的木盒外層利用軟木片作包覆,其不固定的擺設方式,賦予場域極大彈性,業主可隨使用情境堆砌或散落,令人恍若置身於美術館中,在休閒之餘欣賞公共藝術,實現「個體・群體・空間的公共藝術」理念。
一樓講堂置入多個45cmX45cm 木色量體,不固定的位置型態,為業主提供彈性的使用方式,透過堆疊組裝轉換使用場景。
二樓樣品屋延續一樓講堂語彙,以45cm × 45cm 量體作為劃分靈感,將其轉化為線條與面的概念,打破傳統1:1 的樣品屋布局,轉而利用布展方式,構建各有特色的盒子空間,內部則布置屬性相異的裝飾,利用高低落差引虛實交錯,在半遮掩間形塑兼具商業與美感的三度空間。
樣品屋透過高低落差,打破傳統1:1 樣品屋布局,以布展手法構建兼具藝術美感與商業機能的空間。
在材質選用上,設計團隊解構原有建築情境,發現其所蘊含義大利建築師Carlo Scarpa 的純粹氛圍,以及對於光影的演繹,其比例細節及分割美學,兼具理性與感性。有鑑於此,設計團隊注入乾淨俐落的量體分割、溫潤質樸的木材等新語彙,並選用壓克力、北美松木以及細緻金屬作為主要材料。
二樓樣品屋延續一樓講堂的木色量體元素,利用線與面界定場域,布置屬性各異的盒子空間。
全作翻轉傳統布局,以嶄新姿態成為城市中的一道美麗風景。在過程中,設計團隊面臨到將美學與商業模式和諧相融的挑戰,經過反覆思考與探索,利用地坪的白色方塊與線條畫出場域尺度,構築獨特的三維空間。以創新的設計手法超越傳統,與建築氛圍巧妙融合,重新定義商業機能,打造與藝術共存的銷售展區。
場域中央挑空引視線與光影縱向延展,塑造開闊明朗的視野。
採訪」林靖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