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

Interior 379

幾築空間設計|陳煦 畢惠君 / 烏有之地

打造生活的遊園

  • 設 計 者」幾築空間設計 / 陳煦 畢惠君

  • 攝 影 者」阿永

  • 空間性質」住宅

  • 坐落位置」中國

  • 主要材料」 鋸紋實木地板、木飾面、乳膠漆、天然萊姆石、米耐岩、岩板

  • 面 積」30.25坪

  • KINJO DESIGN 幾築空間設計,由Rico(陳煦)與Bernice(畢惠君)於2016 年共同創立。兩人早期以創新研發與跨專業合作為主的商業設計經驗,擁有發散的思維方式與多元的實現手法,以室內設計為基礎連結建築、景觀、產品與視覺的領域,根植傳統,通過平衡與融合,連結空間功能、結構與生活方式,在當下與未來中創建更多可能性。


石階、迴廊與植物,為空間捎來些許野性氣息。

 
 
本案屋主是一位遊戲設計師,擁有豐沛的創作能量,涉獵廣泛興趣,具有豐富的想像與感知能力,追逐心靈上的自由。設計團隊從城市與自然的結合作為發想,疊合空間的想像與現實,為業主量身打造這座個人獨享的高層住宅。
 
 

開放式的起居室和景觀陽台相連,通過架高手法,不僅增加收納空間,也塑造分界。
 
 

生活的遊園
 
業主對城市景觀情有獨鍾,設計師期望空間的每處轉角都能觸發居住者的驚喜,解構原始四房、兩廳、兩衛的格局,重新梳理每個空間的互動關係,優化整體動線,流暢銜接業主創作與私人時間轉換的狀態。



餐桌通過造型弧度,柔和空間方正的調性。


整體功能布署上,左側定位為休憩空間,規劃安排主臥、主衛浴和模型收藏室;右側則提供思考和工作空間,編布多功能室、次衛浴和工作室;中央則是可彈性應用的開放廳區。
 
 

每個空間通往核心區域的出入口皆設置拉門,可作開放式使用讓光線流通。
 
 
入口玄關與廚房相連,藉由連貫的木色櫃體協調兩區,動線須先穿過木質雙開門方能入內,建立回家的儀式感。入內後,左右兩側分別是工作室與模型室,是屋主專注於創作的天地,工作室與模型室鄰近玄關、廚房、餐廳的位置,順勢將住宅的前半段劃成工作區塊,方便公務議事之用。動線向前伸入居家腹地中心,開放式的公共空間串連餐廳與客廳,周邊個室出入口皆採用拉門,消弭了個室的封閉感,賦予格局靈活的連、斷彈性,創造非固定的空間關係。
 
 

透過綠植打造室內花園的想像,突破城市高樓的限制。
 
 

與自然共生

 
因應業主對閱讀和園藝的喜好,設計師捨棄傳統以客廳作為核心的手法,更強調臨窗場域與休憩角落的鋪陳。臨窗處以架高木地板劃出L區,這座融合閱讀和休憩的主場景,連接起居空間、多功能室和景觀陽台,為公共廳區引入不同角度的窗景,景觀陽台亦像似私宅的內庭院,為居宅提供了親近自然的角落。
 
 

空間核心區域下沉,由四周架高的部分形塑迴遊動線。
 
 
自然感亦延伸至選材上,實木地板統一了空間視覺,為踏在木質地面上的赤足提供溫潤觸感,偕同白牆建立純粹和諧的基調。天然萊姆石以樸質與風化的質感,豐富空間的肌理變化,石階與立柱體塊的置入,鮮明了景深構圖,並與客廳木地板、榻榻米、木飾面相互襯托,形塑自然淡雅的畫面。
 
 

將通往公共區域的出入口全部閉合,可從收藏室看到通往主臥的動線,亦可從主臥欣賞收藏室桌面上完工的模型。
 
 
主臥房延續白牆與木質的設計語彙,並以淺灰微水泥立面豐富空間的視覺層次,在簡約沉穩的休憩空間中,決定房內與廳區的連、斷關係,讓視線能看望鄰區的綠色景觀,為個室保留舒適的呼吸感。
 
 

主臥旁設大面窗口,以百葉窗調節採光的攝入多寡。
 
 

收納想像的微世界
 
為了持續吸收新知觸發靈感,業主擁有大量的藏書和模型,龐大的收藏數量日後可能帶來收納壓力,為因應這個難題,設計師將空間簡化成純淨的框架,採取開放式布局與櫃牆滿足收納與展示的需求,方便屋主進行收納編整、私宅布展,維持家居的整潔感。
 
 

盆栽與看似地植的小樹遙相對應,建構靈活的視景。
 
 
這個住家位於高層,加上棟距優勢能享有開闊視野,向外眺望,能望至城市與遠山;轉而入內,則是一方寧靜悠然的私享基地,空間裡饒富創作、模型與植物的美好日常,隨著迴旋往復的動線、穿透的採光與視野、地坪層次高低,建構了一座存於現實且不耽於平凡的個性家居,正如居住者勇於跳脫現實框架,化現想像的創作能量與本來特質。
 
 

編輯」江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