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

Interior 380

不或設計|倪董波 / Anone太原木作展廳

重塑當代木作概念

  • 設 計 者」不或設計 / 倪董波

  • 參 與 者」馮突傑

  • 攝 影 者」雲眠攝影工作室

  • 空間性質」辦公空間

  • 坐落位置」中國

  • 主要材料」木材、石材、鐵件、水泥

  • 面 積」325坪

  • 事務所成立於2019年,是一家由90後年輕設計力量組建而成的室內設計工作室,追求創新的設計理念,致力於改善生活或工作環節,提高生活品質,為每個使用者造夢。

  • 相信唯一性,創造唯一性。不或設計尊重每個專案的獨特性,以理性細膩的思考去追尋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用極致的美學塑造空間,讓空間達成功能與美學、商業與藝術的完美載體。

通過設計語彙,要如何表述才能做到抓住品牌本身的關鍵、同時通過時間的考驗,呈現獨一無二的經典?本案位於山西太原,是一座木作展廳,設計師選擇簡化空間設計的形式,提純品牌的本質,針對工藝結構和木質紋理本身的美感,挑戰傳統審美,通過反向操作的設計思維,重塑木作於當代生活場域中的存在意義。
 
 

前廳以盆景花朵嬌嫩的粉色和枝葉不規則的生長,反襯整體規整的線條,活潑整體視覺效果。
 
 
從字面意義回顧,「木作」即意為木構造的製作,設計師以模塊化的布局、展示和可靈活移動的家具,因應不同的場景、人群以及時間點,透過木材打造的櫃體,在方正的空間結構中,堆砌不同功能取向的生活畫面,不僅保留空間變化的彈性,同時通過木質家具與其他建材在展場中呈現的衝突張力,突出產品的多元特性。
 
 

多元體驗區「艾諾盒子」,由組合櫃建構隔牆,透過櫃體的切割分線,與窗口間接拼貼的遮光系統帶來牆面表情變化。
 
 

回歸本質 極致呈現
 
黑灰白組成天地壁的鋪墊,襯托空間內的木質原色,透過櫃體的排列延伸,構成布局基礎。設計師以32mm系統櫃為設計重點,依據單元組合理論,通過模數化、標準化,統一家具製造的尺寸;以櫃體的旁板為中心,排孔間距皆為32mm或其倍數,形成統一的模組系統,預鑽孔位分為結構孔和系統孔,分別用於連接水平結構板和安裝五金件等。
 
 

茶室的長桌與承重柱結合,透過木皮包覆柱子桌面下方的水泥,穩固兩者的結構;桌子的平面和柱子本身的立體,營造了空間多維層次。
 
 
前廳通過接待長桌和抬高部分地面劃分場域屬性,天花裸露的房樑以粗糙質感反襯組合櫃平滑的淺色表面,深色牆面和暖色打光突出動線走向,進入純粹以產品建構的多元體驗空間:艾諾盒子。打破模擬使用情境的場景框架,宛如藉由一個個方格子堆砌而成的積木堡壘,透過櫃體、牆面與承重柱的錯綜穿插,串聯不同區域的出入,引導來者在規整的空間裡,體驗每個轉角的驚奇。
 
 

客廳以網格確立空間秩序,茶几為核心,並以沙發塊體框塑使用邊界。
 
 
茶室沿用裸露的天花設計,但引入室外採光,採取與前廳相異的照明設備。長桌和配合遮光系統的線條延伸空間,並結合承重柱,柱身以桌面為分界,上下的長度比例拉低視覺重心,加上坐墊、矮沙發和背牆拼貼的深色木板,共同圍塑飲茶空間的沉穩氛圍。通過使用相同建材,構築不同場景,體現木作質感在空間中的應用變化。
 
 

多元展廳 自由體驗
 
秉持「自由才是體驗的靈魂,而不是絕對的控制」的理念,捨棄動線設計的慣性,將生活場景、展間與辦公空間穿插交錯,結合收納功能的櫃體在外部合作建構隔牆,同時內部也自成一格,由內而外,自收納物件到容納人群,與空間結構相呼應。
 
 

開放式設計的客廳與西廚區相連,主要塊體皆採用灰白色調,維繫整體性,以功能性做出區分。
 
 
開放式設計將客廳和西廚區一同規劃,布置家具進行分區,客廳透過圓形茶几聚焦,並利用沙發和組合櫃塊體加強隱形分界,黑色地毯將長方體的邊桌木質紋理反襯得更加清晰。西廚區的烹飪吧台下部分選用紅色的木質雕刻撐起台面,不僅在色彩方面為空間畫龍點睛,也在造型上進行雕塑般的點綴,展現木刻雕花的工藝。以這個區域為核心,分別連接多元展廳、洽談區、衣帽間和會議區。
 
 

會議區沿著圓潤弧度傾下燈光,壓低的天花將視線聚焦於講台。
 
 
衣帽間的展示將不同櫃體置入同一個空間,形塑相輔相成的對比關係,櫃體內部的光源自側面打亮牆面,以跳脫傳統的照明方向烘托不同手法處理的收納空間,大地色調與深色櫃體的對立面再一次強調整體性,外置層架與網格式櫃體則為空間的劃分帶來跳脫的變化。
 
 

打造永續的經典
 
展廳的存在需要洞悉品牌的當下、來源和突出未來發展的潛力,盲目跟隨流行,不僅容易被拋下,也會溺於盲從的心態、一同模糊自身的面孔;而始終單一固定的風格,卻又容易使人感到乏味、缺失新鮮感,若本身缺乏明確記憶點,很快就會在消費者的印象中逐漸淡化。
 
 

會議區天花通過不同造型的拼接,展現木作工藝的多元性。
 
 
不或設計採用反向設計邏輯,揀選相異元素加以組合,通過設計筆法找到和諧的關鍵,廓清場景和設計思維,如在會客室的簡潔陳設,反襯吊燈外表樸素、內裡繁複的陰刻紋理。在簡約輪廓中聚焦展示重點,從頭梳理機能和品牌概念的呈現,整合機能與美感,提升業主與訪客自由發揮的彈性,進一步探索空間永續的可能性。
 
 

撰文」江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