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ior 380
在煙波浩渺之畔,紹興這座千年古城靜臥於江南水墨之間,不僅是王羲之曲水流觴的蘭亭雅集、是魯迅筆下的魯鎮原鄉,更是全球紡織業的心臟-中國輕紡城的現代脈動之地,白牆黛瓦間,文人風骨與市井煙火從未割裂,與街邊的前衛商店跨越時光對話。漫步其間,觸手可及的不僅是橋廊磚石的歷史紋理,亦是一種「舟行商脈,茶隱文心」的生活哲學。
保留超過7 公尺的層高優勢,錯落布置兩個矩形量體,形塑豐富的空間層次。
在這座城市中,《No Such Thing》以獨特的空間敘事悄然綻放。這家精選概念買手店巧妙串聯時裝、配飾、鞋履、家居及藝術衍生品,構築出一個充滿對話可能的多維美學場域。店鋪選址於層高逾七公尺的挑空商業空間,設計團隊以兩個錯落有致的矩形量體為軸,將通透的玻璃幕牆景觀解構重組,賦予每個展示場域獨特的視覺敘事。
光線通過玻璃窗景投入一樓休息區,佐以鏡面反射,賦予空間敞亮視感。
在地紡都的探索與對話
《No Such Thing》蘊含著主動挑選與探索的理念,鼓勵顧客透過自主選擇構築理想的生活樣貌。本案深植紹興這片土地,展現出有別於盲目追隨流行的獨特氣質,以真摯的熱忱擁抱、發掘本土生活。設計師巧妙將地域特色轉化為空間語言,在建築中融入對當地氣候的細膩回應。從外觀到內在的感官體驗,店鋪與周邊街景形成和諧對話,既尊重城市紋理,又以當代設計語彙重新詮釋傳統,創造出獨樹一幟的美學場域。
天花沿玻璃幕牆側保留原始層高、平整視野,溫柔化解空間分層所帶來的壓迫感。
整體格局以當代建築語彙,重新詮釋紹興傳統民居的層次美感。兩個主要量體以微妙的高度差,形成富有節奏的空間序列,既保留了原始建築的恢宏氣度,又創造出親切宜人的展示維度。沿幕牆一側刻意維持的原始層高,不僅消弭了空間分層可能帶來的壓抑感,更讓自然光線得以在室內自由流淌,時而輕撫服飾面料的肌理,時而勾勒藝術品的輪廓。
結合城市著名的紡織產業,牆面飾板挑選周邊市場的紡織布料,細膩注入在地溫暖。
基於紹興是紡織業的心臟地帶,設計師巧妙擷取其產業精髓,捨棄傳統裝飾材料,轉而從周邊布市精心採購質感獨特的織品作為牆面飾板。有著在地溫度的布料,不僅賦予溫暖的觸感記憶,更將柯橋豐沛的紡織能量轉譯為獨特的設計語彙。當陽光穿透玻璃灑落在起伏的布紋上,整個空間彷彿被賦予了流動的質地,織就出一幅當代商業空間與傳統產業對話的迷人圖景。
森林與人文交織
拾階而上,二層空間以精妙布局,演繹實用與美學的雙重奏。多功能區域彷彿被賦予靈動生命,不僅是藝術陳列的舞台,亦是創意誕生的辦公場所,更是物品妥帖安放的秘密花園。
二樓展示區。
二樓辦公區與展示區以玻璃相隔,構築通透視野。
設計師編織出清晰的敘事脈絡,開放展區如流動的盛宴,邀請顧客徜徉於精選之物的樂趣中,而私密辦公區域則隱於視線之外,保持著恰到好處的距離感。藉由張弛有度的空間劃分,不僅確保各場域的純粹性,更以行雲流水般的動線規劃,讓每次駐足都成為自然而然的邂逅,每一處轉折都暗藏驚喜。
空間立柱錯落排列,呼應戶外景致,將內外語彙相互串聯。
特別的是,空間中的立柱,以不規則的姿態支撐著二樓結構。經設計師以溫潤木質悉心包裹後,柔化了空間表情,以錯落有致的線條,勾勒出枝椏般的藝術輪廓,粗細變幻的筆觸在光影間流轉,與窗外鬱鬱蔥蔥的行道樹遙相呼應,悄然向森林形態靠攏,營造出可悠然漫步的流動場域。
入口處規劃休閒區,靠窗處設置雅座,為顧客提供溫暖放鬆的交流場所。
全作跳脫傳統買手店對商品的單調展示,轉而探討人與空間的互動。設計師認為唯有令人身心舒展的環境,方能孕育真摯的情感連結。於是,入口處特設的休閒區便成了紹興慢活哲學的具現,一杯清茶、幾許輕食,搭配向外延伸的雅座,不僅為過客提供歇腳的港灣,更將整間店鋪轉化為社區交誼的溫暖客廳。在這裡,商業行為昇華為生活儀式,以溫柔儀態與之邂逅。
編輯」林靖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