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ior

375

近境制作|台南伸保系統櫃展廳

將理想生活的嚮往畫面成真,身歷其境親觸展示品,是伸保台南店建構這座展廳的初衷,希望通過溫暖的居家氛圍,令每個人都能感受到生活質感,用沉浸式體驗細賞系統櫃在每個家居場景中呈現的美好風景。     客廳作為整體中心,設計搶眼的木格天花,以錯落有致的方格定義空間秩序。     設計團隊依據對總體趨勢觀察,認為近年消費者對「家」的期待越見清晰具體,逐漸捨棄過去偏重風格形式的追求,在美學之外,也更加貼近務實的日常。     餐廚房鋪陳柔和塗料,柔和空間的同時與客廳區隔,藉吧檯和櫃體延伸視覺。     回顧系統板材優勢,不僅施工便利、能節省成本,亦可因應個案所需多元應用,對室內設計整體工程提供更有效率的方案。而將其作為展示主題,如何傳遞其質感與優勢,是本作側重的思考重點,因此希望藉由居家情境的演繹,結合空間與機能扣合產品特性,展現產品精準地多元應用,以及對生活空間的助益。     吧台用木、白跳色對比,輕盈櫃體造型。     建構空間秩序   《台南伸保系統櫃展廳》鄰近永康創意設計園區、臺南市立圖書館新總館,周邊為純住宅區,享有綠意盎然的小型公園,環境氛圍寧靜且悠閒。設計團隊以居家情境作為表現,延續環境美好氛圍,展廳入口設計規劃成玄關,將返家的腳步順延至客餐廳,一側結合書房做環形動線,另一側則安排主臥和次臥空間。     書房置入桌椅,運用不同方向的木紋強化視覺立體感,規整狹長空間的格局。     客廳天花板採用網格矩陣式,沿邊框設置燈條,以光影為筆,進一步深刻造型線條,空間內的選材素簡,包括溫暖的木、冷靜的水泥石膏板和金屬,搭建寧靜而優雅的氛圍,在開放的環境中展開張弛有度的第一印象。     天光投入書房細密的格柵紋理、穿透虛實交錯的隔牆,打亮疏密有致的空間張力。     理性的排列與感性的構築,令木格造型的天花呈現穩定的空間力量,建構生活的儀式感,低天花板塗料系統板的質地中和了矩形陣列設計語言的肅穆及理智,於方正的空間中注入暖意,燈光與自然光攜手流淌在天地壁的紋理間,豐富整體畫面。     自客廳通往私領域的過道,延續天花的木格語彙和趣味。     櫃體以開放形式為主,呈現不同的層板細節,向消費者展示系統櫃可個性化施做的範圍;透過懸挑和量體堆疊的造型,突顯系統櫃力與美並具的結構美學。動線承襲客廳天花板矩形陣列的設計,延伸場景的層次與趣味,也利用鐵件與系統櫃結合的開放櫃體,在轉換區域的過程裡編排空間的節奏疏密。     定義場域本質   全室天花板、牆面和櫃體完成面都以系統板材為主,主要鋪陳淺色調性與塗料質感,襯托各區域的主題,善用產品特色貼合不同場景應用。     站在不同區域觀看過道,可見系統板材多元的變化對比。     客廳的電視牆面採用石材紋理搭配木皮的溫潤,整體沉穩設色相襯石紋的低奢氣息,藉由特殊工法的細部演繹,讓逼真的石材質地豐富場景畫面,展示出系統板材的可塑性。     主臥置入落地窗,營造不同視角對起居室安排的想像。     餐廳、吧檯與客廳的用色比例稍作調整,示意場域屬別,除了提高白色背景的占比,也置入竹編紋理的櫃體與木質相搭,烘托柔中帶剛、剛中帶柔的對比效果。     主臥過道隔牆結合展示櫃功能,含蓄燈光溫柔呈現木質的沉穩。     書房局部牆面呈現虛實交錯的趣味,因視野與光線互透,而予人呼吸感,結合落地窗窗簾篩入的樹影,在木紋溫雅的表面上遍撒詩意;格柵天花板與隔牆線條捎來人文氣息,烘托書架上的收藏,在以木質調為主題的書房中,展現了含蓄而優美的細節。     更衣間以深色調與木質可靠的質感建立穩定的架構。     由外往內探看臥室,宛如欣賞生活的櫥窗,簡練線條框圍起居場景,櫃體多元的型態對應不同功能設定,自入口處深色的木質層架到床頭主牆的布紋,以越發溫暖的材質溫度承接身心休憩的所在。     次臥結合布紋板材和塗料質感,營造低調親和的舒適氣氛。     兼容審美與機能   秉持「永續適存性、美感與機能的精準平衡」的自我定位,伸保精湛的工藝表現,緊密產品與空間的搭配關係,透過家居情境的演繹,清晰闡述了結合實用與美學的當代時尚哲學。     次臥延伸一角梯間的想像。     設計團隊透過豐富的生活場景,將櫃體和諧融入,同時藉勢精簡和優化空間,利用不同系統板材的呈現,以及開放式空間的連貫、延伸包覆,突顯了板材的多元應用可能,而材料質感與尺寸變化,亦在設計中嫻熟的比例、燈光計劃中,建立了儀式感和層次美,催生參觀者希望應用於家居中的想望。   資料及圖片提供」近境制作設計有限公司 編輯」江瑜

大向設計|時序

Interior 374

住宅是繁忙人們安放身心的心靈綠洲,如何藉由理性與感性並存的思緒,打造一座沉靜的生活堡壘,是許多設計者致力耕耘的方向。大向設計表示,《時序》一案作為一家四口的專屬境地,期以內斂筆觸擘劃安定樸實的空間個性,並透過單純的色彩和材質打造協調畫面,傳遞本質溫度。 《時序》一案以沉穩的木皮作為主要媒材,在光線的照拂下形塑了和煦情境。   破解廊道限制 設計師說道,基地坐落於鐵道周圍,附近多是低矮街屋的型態,故視覺得以向外擴展,將遠方的山稜巒線盡收眼底;採光部分則集中於單側,因此,在做整體平面規劃時,遂將主要活動場域沿窗安排,以確保充足光線。另外,有鑑於長型基地在空間區隔上十分容易產生所謂的長廊走道,這個必須存在的過渡空間卻也可能造成室內昏暗與壓迫等問題,該採取何種策略破解,成為設計團隊關注的重點。 入口處以磁磚圍塑出落塵區,透過地坪材質的差異無形劃分出場域界線。   對此,設計師以開放式手法擘劃空間,釋放公共區域的圍塑感受,並於廚房與餐桌中島之間做出適度的聯繫關係,利用節點帶出指引效果,巧妙地鏈結起公私領域;同時,也盡量將主臥房的門片往前設置,藉此縮短過道距離。 基地採光集中於同側,遂將主要活動場域沿窗布局。公區色調則以鋼琴為焦點進行鋪墊。 另一方面,為在合理範圍內擴大客廳區塊,設計師著手調整格局,建築既存的樑柱結構則藉由廊道上方高低不一的天花板造型進行弱化,錯落的層次變化巧妙地抬升樓板高度,塑造舒適的行走體驗。 因應格局,廊道成為必然存在的過渡空間。設計師讓材質產生接續,並利用高低錯落的天花層次抬升樓板高度,確保行走的敞朗感受。   多面向串聯空間軸線 全案材質與設色單純,以溫潤木皮和深色薄片大板磚作為主要素材,沙發背牆、中島及流理台延續了相同肌理的大板磚,構築出協調的畫面;色彩運用同樣相互呼應。 以白色調作為餐廳、廚房等機能區塊的襯底,並與客廳有著互映的對比趣味。 設計師進一步解釋,有鑑於客廳擺放了顏色濃厚的鋼琴,客廳便順應此一調性做出鋪陳,而餐廚區域則轉以白色系呈現,透過中性基調襯托空間的俐落氣質,在輕重對比之間形塑平衡視感。除了材料的精簡之外,線條造型亦含蓄不張揚,強化返家時的沉著放鬆之感。 橫亙於軸線的量體收整了活動拉門,賦予場景更多的靈活變化。   電視櫃體看似一體,卻精巧地連結了多樣機能,而餐廚空間以大板磚量體相互銜接,此結構收納著拉門,自由開闔的特性維繫了穿透效果,必要時也保有區域切分的彈性,拉門的運用賦予生活場景更靈活的機動性,同時也令視線獲得了延展,消弭場域界線,光影氣流隨意流淌於家宅中。 錯落的天花板造型消弭了樑柱的厚重感;簡練的電視櫃隱含多樣機能。   以軟裝演繹居者喜好 如前述所提,為解決廊道常見的暗沉情況,編布了具反射性的間接光,彷若擘劃出一道天光的指引,細膩點亮環境;綜觀全作,除基礎照明外,串接廚房與中島的吊燈更可謂視覺焦點,緊扣全作連接、流暢的核心概念。 吊燈從餐桌一路延伸至中島,不論是視覺或是體感皆和諧貫串,塑造舒心家宅。  私領域延續公區色彩想法,以深沉的黑、灰、白為主軸,再透過居住者心儀的軟裝突顯各自風格,女孩房以氣球般的壁燈展現她童趣慧黠的一面,並安排諸多層架收放書籍;男孩房則以展示架滿足他擺設公仔的需求。主臥室同樣著重於放鬆氛圍的營造,並特別規劃更衣室,成為女主人一方天地。 女孩房。造型壁燈象徵她的童趣性格,書架的設置可大量書本的收納。 男孩房。層架的運用滿足他收藏公仔的興趣。   主臥室一隅。 大向設計將光影與室內軸線交織相伴,將珍貴美好的日常片刻鑲嵌於空間中,讓一家四口在沉穩平靜的生活境地中,積累屬於他們的獨有回憶。   採訪」陳映蓁

平居直設計事務所|JINS Hikone Store

Interior 374

展開晴朗的藍天白雲延向天際,沁人心脾的湖面波光粼粼,隔著一條公路遙望,面前是呼嘯而過的汽車,周圍是綠意盎然的自然景觀,以及湖天一色的清澈景致,陣陣漣漪在心間蕩漾,徐徐微風輕撫而過,予人舒暢快然之感,引人駐足停留。 建築面湖而立,考量周圍環境地形,描摹輪廓、巧妙運用色調,將彼此融為一體。 以湛藍天際為背景,灰色屋頂與灰調公路在烘托下,形成一幅自然景畫。 《JINS Hikone Store》面向琵琶湖沿岸主要道路,遼闊景色令人震撼,而商店即位於商場的停車場角落低調矗立。基地周圍規劃為大型公園,俯瞰著被稱為「母親湖」的琵琶湖,作為日本面積最大的湖泊,擁有悠久歷史,深受當地居民敬重,因此利用湖景所自帶的莊重,設計團隊嘗試將商店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讓顧客在購物之餘,可踏著緩慢步伐,如閑庭漫步般享受與眼鏡的邂逅。   以深灰色調為基底,搭配溫潤木質調,種植植栽與周圍綠木和諧相融。 傾斜屋頂 輕盈延展 在建築外觀的安排上,設計團隊設置斜向屋頂向四周延展,以其輕盈之姿與寬敞場景呼應,將周遭道路與綠意和諧相融,構建和諧景致。藉由簡約俐落的斜屋頂,大範圍塑造突出屋脊,以及彷若展開雙翅般的屋簷,形塑面湖而生的開放感,打造舒適暢然的店內空間。   傾斜屋頂向四周延展,以輕盈姿態躍然舞動,與開闊場景相互映襯。 有效運用空間規劃咖啡廳,以綠植圍塑區域,為顧客在購物之餘,提供休憩放鬆的場所。 基於屋簷下方有個大型空間,因此設計團隊布置咖啡廳提供休閒娛樂,並利用樹木植栽圍塑出一處小型區域,細膩延展蔥綠樹木框圍場景,提供用於擺攤的小型市集。設計團隊以此方式希望增加咖啡廳與場域之間的連繫,並透過舉辦豐富活動,向外宣揚、抬步邁向外界。   沉穩的黑色鐵架穩健支撐木屋頂,並細膩調整陳列架高度賦予平整視角。 為強調延伸的屋頂姿態,屋頂與椽樑皆使用木材,以鐵骨框架穩定支撐著木質屋頂。此外,設計團隊考量了停車場望向商店的視角,精細安排商品陳列架的高度,與鋼框與窗景齊平,同時設置玻璃帷幕,以其通透感將內外相連,透過鋪陳一致性色彩,不僅將商品突顯而出,亦注入公園景觀語彙,構築與自然相會的優美風景。 建築以玻璃框圍場景,其輕透感將內外之景相連,並在相同色彩的鋪陳下,形塑一致性視野。   資料及圖片提供」平居直設計事務所 編輯」林靖諺

原胚室內裝修|琢璞診所

Interior 374

「琢琢璞玉,靜世芳華」玉石在未經打磨前,看似低調無華,經漫長時光的淬鍊,默默雕琢成一塊散發光彩的璞玉,倘佯在時光長河中,其樸實純真的調性,傾訴著堅持與毅力的象徵,顯得更加歲月靜好,令人回味無窮。 以深淺灰調為基底,裝飾奶茶色勾勒溫馨,搭配大面落地窗,將自然採光與周圍綠植引入室內,明亮而舒適。 琢樸診所由原胚設計操刀設計,作為醫美診所,業主期望擁有大氣華麗的視覺風格,因此整體以深淺灰調為基底,並搭配柔和奶茶色作點綴,營塑溫馨且富有質感的氛圍。   透過線條與量體細膩劃分場域,並規劃雙動線保障隱私的同時,顯得通透寬敞。 為滿足業主需求,設計團隊巧妙利用量體與線條,梳理出井然有序的格局動線,劃分出前後接待區、等待區、診療空間、問診間、冷凍室、治療室、電波室、衛浴空間等區域。然而,空間比例不均,導致診療室等隔間顯得零碎且狹窄,於是設計團隊在高櫃體裝飾線條勾勒俐落感,不顯過於突兀,妝點弧形語彙柔化整體視覺,同時布劃獨特的洄遊動線,描畫出流暢姿態,同時保障顧客隱私。   簡約素雅的診療空間,為顧客提供放鬆舒心的氛圍。 洄游動縣 獨立而通透 特別的是,場域擁攬前後兩個接待區及兩條廊道,後方接待區連通到大樓停車場,主要提供給VIP顧客通行。由於業主希望能將VIP與一般通道隔開,因此以洄遊動線的手法布置雙通道,既形塑通透視野,亦保留了便捷隱密的動線。 通道天花置入圓弧金屬板,藉其切割線條達到視覺平衡,標誌下方平台利用櫃台剩餘邊料,延續整體材料語彙。 另外,因建築擁有4米8的挑高優勢,前方接待櫃台旁的廊道區卻深度不足顯得壓迫,設計團隊於天花置入圓弧金屬板,以其切割線條與弧度縮短視覺長度,改善原有落差感達到完美平衡,並藉其圓潤感舒緩整體氣氛,此外,金屬板前加裝拉門保護隱私。   診間以暖調為基底,淨朗素雅的視覺感受,予人恬適寧靜之感。 以「翡翠」、「綠松」等玉石種類命名,與診所名「琢璞」相呼應,表達整體經營理念。 為呼應診所「琢璞」之名,場域中選用多種石材,如櫃台以大理石雕刻而成,或將帶有石紋的美耐板切割成長方形,利用不規則擺放呈現自然美感,以質樸之姿雕琢出精緻樣態,將「璞玉渾成」展現的淋漓盡致,同時在各診間門口注入巧思,以「翡翠」、「綠松」等玉石命名,小平台處在燈光照映下,宛若一方玉石寶盒,光暈溫柔輕撫,與診所名稱相映成趣。 材質大小相同的方形幾何體,透過不同面向的的角度排列,呈現不規則的美麗光影。 為追求業主所愛的大氣奢華,設計團隊嘗試跳出傳統框架,局部裝飾自帶深邃感的茶鏡,搭襯美耐板上的細膩紋理,襯托出低調奢華韻味,描繪兼具時尚與現代韻致的空間感受。   璞玉渾成 靜奢美好 全作以低彩灰階為主調,點綴灰調奶茶筆觸融入天然肌理,藉多元語彙堆疊出視覺層次,就如大理石櫃台經層層雕琢後圍塑出接待區,完美詮釋「璞玉渾成」之意,樸石如心經歲月打磨,展現內在純淨與光華,褪去黯淡外衣,煥發溫潤光澤,令人眼前一亮。   規劃洄遊動線劃出雙通道,滿足業主區分VIP通道與一般通道的需求,並置入茶鏡暈染出低奢韻味。 「每一步,都是精雕細琢,美學的盡頭,是樸真自然、光華內斂。」設計師表示,作品名之所以取名為「琢璞」,不僅代表業主自身,也低調表達空間調性, 希望傳達其經營理念,告訴每位踏出診所的顧客,皆能如璞石般逐漸散發屬於自己的生命光彩。 室內軟裝呼應整體調性,主要選用米色系作搭配,形塑和諧視景。 資料及圖片提供」原胚室內裝修 編輯」林靖諺

ARIZON乾正設計 │相城天街

Interior 374

「天街」是區域型購物中心品牌,集購物、餐飲、休閒、娛樂等多角化經營的商業綜合體。品牌營運項目多元,除了滿足大眾日常所需,更希望帶來別致體驗,為生活創造美好回憶。   天窗投下的光線通過主中庭連通上下的設計照亮不同樓層。    《相城天街》在蘇州的據點,計劃引入300多家品牌,加上屋頂花園劇場與24小時營運的夜空間,提供城市生活豐富的娛樂選擇。 行雲流水   設計師申俊偉自蘇州園林的典雅特徵與相城區的生態環境中提取素材,藉流水之姿串聯古今蘇州的意象,籌劃全作空間動線、功能和體驗,處處圍繞舒適自然的社交場景,構築這座橫向近300米長的購物中心。​商場整體共有七個樓層為四大主題做出區分,分別是水韻T台、沐光島、水巷飛船、相食。 美食街使用一致的燈光書寫相食區和不同商家的logo,維繫畫面整齊。 B1作為美食寶藏滙聚,與「相食」相遇天街之下,整個美食街規劃河路並行的格局,店鋪群有如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航行的泛舟點點,令人意會姑蘇城古今相承的繁華市井。 如水波流動的線條勾勒樓層起伏,形塑活潑的視覺層次。   商場設計靈感源自「水舞林澗」。「澗」字本意為山間的流水,主旨是以水之意象貫穿整座購物中心,令建築輪廓效法水流舞動的曲折、起伏,建構成豐富層次。於此,各店舖的置入和互動場景,逐漸與環形動線相融,共構成一道道流動的風景,作為商場鮮明的視覺記憶。   沐光島,可見如水流般蜿蜒的走道。    主中庭「水韻T台」在白淨純粹的鋪陳中,展開蜿蜒流動的水流韻律。通過樓層疊加出水紋蕩漾般的線條,將主次中庭、連廊、平臺融為一體,而曲線之間的交接、扭轉、圍合,不僅形成視覺律動,也是大小活動平臺,既呼應了周圍空間平順流暢的肌理,也豐富了各樓面的視野交集。   連通五六樓,建構室內島嶼。環繞天窗設立的照明,補足不同視角和不同時段的光照需求。     位於三、四樓的「水巷飛船」是特意為孩童打造的專屬空間,挑高場景運用空間的懸浮和錯置,刺激兒童對未來的想像力和探索欲,鑲嵌在中庭的「太空船」,是孩子們的樂園。      室內島嶼   位於較高的五至六樓是MEGA空間——沐光島,是蘇州首個超900坪的跨層城市「自然島嶼」,企圖在商場空間中打造出園林般的山水造景,以有機線條詮釋空間規劃,突起的體塊宛如經受水流沖刷後,自成一格的島群。   巨幅天窗引入自然光線,突顯融合自然的設計。     在這裡,可見多個量體相互交錯、咬合、疊加,構成店鋪、露臺、庭院等等區域,綠帶穿織其中,陽光透過玻璃天窗灑進室內,為秘境森林般的場景烘托出盎然生機,引人在此遊逛、停留、聚會,放鬆身心。   建築立面帶有生機的曲弧,仿造流水沖刷後的有機線條。     商場也特意規劃內外雙動線,用以引導人群分流,同時建構豐富的動線層次。內部主動線由高低起伏的「S」型曲線串連不同量體,並向外延展。   內外雙動線除了分化人流,同時提供不同角度的觀看視角。     外部次動線構築邊鋪的環形秩序,豎向動線則是由三處樓梯將五、六樓連通,並配以交互走道的連繫,讓整座「沐光島」形成一個舒適,且滿富探索樂趣的漫遊體系。 綠植為不同的「島嶼」描繪邊界,結合園林與島嶼的概念。   通過強化共用、社交與體驗打造城市品質生活中心,《相城天街》與環境商圈融合,帶動區域發展,並重新歸納消費者的身心需求,在這座清新的都市綠洲中強化了人與人、人與自然的聯繫,成為一座滿足休閒娛樂與生活品質的新聚所。    《相城天街》結合多樣化服務與商業平台功能,提供了多元休閒娛樂。    資料及圖片提供」ARIZON乾正設計 編輯」江瑜  

日比野設計 + 幼兒之城+ KIDS DESIGN LABO|IBG ”H” Kindergarten

Interior 373

藍天白雲、陽光綠地是對《IBG ”H”Kindergarten》的初印象,基地位於中國北京的寧靜社區,鳥語花香的園內景致,在煩擾的都市中顯得格外靜謐雅致,周圍美術館、畫廊展廳勾勒藝術韻味,逐漸向四周延伸、滿溢而出,佐以國際學校等教育場所,圍塑出充滿文藝氣息的幼兒園區,致力於培養孩子們的知性素養。 將藍天、綠地元素結合注入戶外園區,構築與自然相會的交流場所。  以攀爬網垂直串連一、二樓層,搭配鏡面反射拓展空間視野。 本作前身是辦公空間,為配合業主的期待,設計師嘗試結合周圍建築性質,創造瀰漫自然與藝術氣韻的幼兒園。與中國大部分幼兒園不同的是,《IBG ”H”Kindergarten》注重精細高品質的教育理念,以小規模的經營方式為主軸,室內容納量並不大,為滿足此條件,設計師在有限空間中,巧妙規劃縱向格局與動線,有效增加孩子們的活動區域,提供能夠感知自然與文化的感性環境。   入口處通道規劃畫廊,擺設孩童畫作或定期展出在地藝術家作品。 接待櫃台布置紅磚牆形塑方盒映像,以木質調作搭襯勾勒出絲絲暖意,營造溫馨氛圍。 基於環境條件良好,設計師考量文化與藝術氛圍濃厚等因素,在入口處設置藝術長廊,懸掛多幅畫作搭配玻璃磚牆,光線穿透而入,照映出和煦光暈,形塑出柔美的空間表情。藉由展示孩子們純真質樸的圖畫,以及定期展出當地藝術家之作的方式,在日常的耳濡目染中構建藝術交流的意識形態,精進學童對藝術的熟悉度與靈敏直覺。   趣味性十足的攀爬網,在有限空間中縱向增加活動區域,突破空間與天氣限制。 戶外設置木製階梯,過渡區以平台銜接,給予孩子們在移動中有些許緩衝。 北京古時有「燕京」之稱,大量鳥類築巢的現象最具代表性,設計師以此作為靈感,將「展翅飛翔」的元素注入遊戲、學習、感知、成長的情境。在室內與戶外設置木製樓梯勾勒溫潤,室內則布置爬網將一、二樓串連,擘劃出流暢的垂直動線,引導孩子們在遊憩的同時,在寒冷冬季及雨天中,亦可維持每日的運動量,即使戶外遊憩區佔地不大,在設計師的巧手下,將平面形塑成立體型態,增加了孩子們在成長中的日常運動機會。 三樓露天花園引導孩子們在內外場域間自在穿梭。 斜屋頂下的藝術空間與戶外花園連繫,讓藝術氣息從室內延續至戶外。 三樓設有露天花園,連接斜面屋頂下的藝術空間,將創作藝術類型的教學活動從室內延續至戶外,塑造裡外相通的學習場所。   兒童廁所利用實體花磚與玻璃牆,讓老師上課之餘也可掌握孩子動向。 全作透過色調與材料的轉換,明確劃分場域,並利用建材所散發的天然特質,為不同場域塗抹上相異色澤,營造相應氛圍,為空間增添了多元樣貌,溫暖卻又清爽活潑,十分賞心悅目、安寧宜人。 建築在綠植的遮蔭下顯得低調寧靜,卻富有藝術高雅。 資料及圖片提供」日比野設計+幼兒之城+KIDS DESIGN LABO 編輯」林靖諺

NOTHING DESIGN │ 黑灰色微水泥展廳

Interior 373

至簡的純粹與平衡的張力,賦予空間獨特而內斂的極致魅力。在這座微水泥展廳中,設計師以規整的中軸對稱佈局為框架,藉由材質、色彩與豐富的體塊結構為紐帶,讓嚴謹的秩序感與多元的視覺對沖,和諧相融地同存空間中。     微水泥應用於家具上,向客戶展示塗料在日常場景中使用的可能性。     空間序幕 灰色極簡風格的玄關拉開展廳序幕。設計師保留原始的開闊方正格局,僅在入口處隔出玄關區,作為進入主空間的過渡地帶。玄關與展廳主空間保持視覺上的連通性,且與內部的材料展示區形成對稱關係,構成秩序感的佈局。   玄關陳列金屬扶手椅,椅面和扶手的有機曲線與硬朗的材質形成對比,金屬的光澤感又同微水泥細膩的質地相映成趣,牆面黑色的不規則幾何裝置,在簡潔的空間環境內增添前衛的藝術氣息。 設計師希望空間用更加立體和直觀的方式向客戶展示塗料質感。灰色的玄關空間,牆面和地面均採用微水泥材質,摒棄多餘的裝飾,配合純粹的單一色調,讓客戶在進入展廳所見的首景,就開始聚焦於塗料本身賦予空間的質感氛圍。   極致而豐盈的黑   設計師認為,黑是一種象徵著永恆的顏色。在進入展廳主空間的首個區域,用極致而豐盈的黑色為空間塑造視覺張力。展廳內部呈現開放的洄游動線,沉穩的黑灰色作為空間主色調,每個功能區之間通過色彩與幾何形態的呼應,來製造區域之間的連接,業主品牌的塗料應用在牆面和地面,隨著場域的層層遞進,塗料樣品也以更加多元的形態出現在各個展區之中。   沙發區用純粹的黑色來呈現視覺張力。在一致性的設色下,借由不同維度的立體幾何形態與豐富材質變化,營造超現實感的畫面。   四把不同形態的黑色椅子圍合出沙發區,彼此風格相近卻各具特色,雕塑感造型椅在不同的體量和材質之間,形成穩定的制衡關係。   左上角的黑色皮椅是設計師家具作品,從椅面到框架、底座呈現出獨立且規整的幾何造型。左下角的扶手椅是對荷蘭設計大師Radboud van Beekum的致敬,擁有荷蘭設計風格標誌性的體塊,搭配柔軟的座面。   黑色地毯將造型各異的家具統合到同一陣列之中,在展廳內部的開放場域劃分出一個關於黑色與雕塑感體塊的獨立區域。沙發區背景牆的3D立體感雕塑裝置來自新銳藝術家尚思齊,裝置表面不規則的凸起,象徵一種嚮往突破束縛,卻又被制約於體制之中的矛盾與掙紮綜合體。立式裝置是青年藝術家謝小東的新作,它介於中式美學和西式符號之間,是抽象的組織秩序和對自然的參照的集合。   右上角的雕塑感造型單椅,表面通體塗刷了微水泥,在材質統一的基礎上,通過斜切面的扶手強調整體形態的變化。左下角的中古椅,採用纖細的金屬框架,對比其他三把椅子,則更加輕盈且具有透氣感。   沙發區中心的三角形茶几模擬了金字塔的形態,在塔身插入玻璃桌板,對原本基礎的幾何體塊做以切割,加上玻璃與微水泥兩種截然不同的材質對比,賦予其藝術品般的裝飾屬性。   沙發區中心的微水泥三角形模擬了金字塔的形態,在塔身插入玻璃桌板,運用玻璃與微水泥兩種材質構成茶几。   回歸純粹之美   多元的體塊結構是連接整個展廳的紐帶,設計師透過調整不同場域中體塊的存在形態和比例,獲得一種動態式的平衡。   展架用方正的矩形背板,搭配直線型隔板,回歸最原始樸實的線條結構。 展廳兩側是產品陳列區,靠近門廳入口的一側,由三組獨立的懸空置物架組成。架體的排列節奏與視覺對稱,強調了嚴謹的序列感,為展品陳列提供了純粹背景。   展架架體背面纖細的支杆將整個架身懸空,打破了原本厚重的體量感。支杆也像似由上至下無限延展的中軸線,對平面做出嚴謹的劃分,在橫縱的對仗之中,闡明穩定對稱的視覺邏輯。   展架表面塗刷金屬光澤的藝術漆,為空間注入細膩的肌理變化。展架與牆面留有距離,既保證了通暢的呼吸感,又通過光影與空間產生互動,同時還能觀察到陰翳之下,塗料材質的肌理質感。     身臨其境   設計師希望讓客戶體驗塗料展品在家居環境的使用效果。展區整體的佈局結構,類比了由玄關、客廳到餐廚的常規住宅動線。位於展廳最內側的洽談區域對應了住宅中的開放式餐廚區,整個區域延續工整的對稱式構圖,並用大面積的留白結合多樣的幾何體塊,營造協調安定的美感。   展廳在商業功能的基礎上,賦予生活化的家居場景演示產品實際運用的質感。 黑色矩形長桌採用的是市面上少見的大理石「宇宙風雲」。黑色的石材基底夾雜著好似絮狀星雲般的白色紋理,整個桌面就仿佛是凝縮於空間內的一方小小宇宙,浩渺無垠,詩意浪漫。 四把黑色的圓柱形單椅對稱排布於長桌兩邊,它們也是出自設計師本人之手。作為空間內少有的圓潤飽滿的體塊,它們在硬朗的直線條中增加了些許鬆弛柔和的氛圍。 長桌的兩側是兩盞特別定制的三角形檯燈,表面塗刷了微水泥材質。檯燈自身尖銳的棱角與方正的長桌形成對比,同時克制的體量不會改變長桌矩形體塊流暢規整的視覺效果。長桌檯燈和沙發區的三角形茶几在造型上相呼應,讓兩個區域建立低調的連接。 吧台使用微水泥塗刷,造型呼應長桌。   長桌內側是一個開放式廚房的吧台,微水泥塗刷的黑色島台在體量上與長桌相匹配,造型簡潔規整。灰色微水泥打造的櫥櫃造型區域,著重於幾何秩序感的建立。牆面的正方形吊櫃造型,衝破平面束縛的立體感,再加上多數量的組合式模組,大大提升了整體的視覺衝擊感。   櫥櫃兩側的內嵌插座,採用與牆面同樣的微水泥材質,並且與牆面完全持平,從而達到了「隱身」效果。 靠窗的區域是一個相對低矮的展臺,陽光透過窗戶打在樣板上,客戶可以看到自然採光之下塗料樣品最真實的狀態。 臨窗處的展台,呈現自然光照下的微水泥質感。 資料及圖片提供」NOTHING DESIGN 編輯」Sumile

大犬建築設計事務所|PROGEN SUIT

Interior 373

"You deserve better shirt."是PROGEN SUIT的服務宗旨,俗話說「佛要金裝,人要衣裝」鼻挺的西裝、貼身的剪裁,結合高端工藝與精美設計,彰顯著彬彬有禮的紳士風度,無論是在什麼樣的場合,都表現著神采奕奕的樣貌。而PROGEN SUIT是一間專注於男士西裝的品牌,為搭上永續潮流, 由Greater Dog Architects操刀,將其升級成零售空間,探索可持續商店辨別系統及商店模型,從而改善其運營策略。     藉由探索可持續商店辨別系統及商店模型,將品牌升級為零售場所。 設計團隊以「衣櫃島」為靈感,建構可回收衣櫃及展示系統,根據空間需求靈活組合,提升使用效率,並嘗試透過拆解、包裝、重組,讓衣櫃能彈性應用在不同場域,實踐「可回收」的潛力目標。 以「衣櫃島」作為靈感注入空間,裝設靈活的展示系統,在擺設上彈性組合。   組合與展示 可回收衣櫃的組件與材料能夠適應各種服裝屬性,且具備多功能性,設計師透過組裝和研究,探索快速有效的實用展示。設計團隊構建一個開放空間,去除不必要的樣態,清晰呈現裸露結構。深灰色調的裸露天花,則搭配LED燈條的網格布置及線性燈光,將其韻律感突顯而出。 深灰色調的裸露天花,搭配燈條線性與網格布置,呈現韻律有序的視感。   陳列類敘事衣櫃訴說品牌故事,呈現其展示亮點。 步入展示區域,品牌信息集中在入口處,並設有八個類敘事衣櫃,展現品牌故事、服裝亮點以及可編輯展示系統。為滿足多樣變化,面向街道處設立窗戶展示區,並規劃不鏽鋼軌道,在地面上形成有趣的行動軌跡,同時方便移動展示推車以隨意調整陳列位置,從而滿足不同時期的展示變化。 地坪設置軌道方便移動展示推車,隨時變換展示模式。 位於場域中心的中島,由樸實的裸露柱體、收銀台及茶几所組成,形成空間主體,並藉其半封閉模式圍塑出座位區。   空間中央置入中島,並結合柱體、茶几、收銀台等機能。 藉其封閉式圍塑出座位區,提供休憩場所,兼具娛樂與悠閒感受。 生成與擴展 為讓單品展示區更具區別化,規劃懸掛與摺疊擺設區,將單西裝、褲子、大衣、Polo 衫、毛衣、夾克和連帽衫等九大類分類展示,而推車則結合配件與襯衫呈現,形塑可移動推車區。     可移動推車擺放小配件與襯衫,將九大類服飾分類鮮明。 制式西裝由六個衣櫃組成,直觀地呈現不同職業的西裝穿搭和工藝細節,同時其標誌讓各區更明瞭清楚,設計師利用可愛的燈箱圖案,佐以衣櫃與牆面展示系統,引導顧客方便找尋商品,實現對商品銷售的高效轉換。窗戶旁的展示測試區,用作品牌測試,讓品牌能夠有效規劃未來商店走向。 為讓區域標示更為清晰,設計師布置逗趣十足的可愛插畫,結合燈箱構建指示系統。   材料與組裝 標準衣櫃透過使用30mm x 30mm的T型槽型材,藉其組裝上的靈活性及輕量特色,解決展示高度、寬度和承載問題,同時結合樺木合板和PC面板組成標準衣櫃。此外,其凹槽可作為安裝插槽和連接鍵的主要連接,以裝設LED燈帶提供照明需求。   衣櫃加入凹槽設計使其組裝更加彈性,平整高度及寬度,形塑簡約乾淨的視野。 標準衣櫃衍生系列在基本組裝上,增加了30mm x 30mm的L型鋼,預留角落安裝燈箱,設計團隊透過持續探索組合配件的可能性,為展示衣櫃增添多種功能。標準型材通過尺寸和功能變化,衍生出手推車、可移動式鏡子、可調衣架、手推工作台等,在設計師靈活地組合下,塑造趣味性十足的展示場域。 衣櫃透過尺寸和功能變化,衍生出許多展示樣態,豐富整體視感。 資料及圖片提供」大犬建築設計事務所Greater Dog Architects 編輯」林靖諺

蟲點子創意設計 │ 靈活轉化《變型小宅》

Interior 372

在台北這座繁華的都市叢林中,一處僅有15坪的小宅,在設計師的精心打造下,成功地在有限的空間中創造了無限可能。   重視通透感,讓採光透入室內。 這座位於台北市中心的住宅,是屋主一家三口的溫馨住所。屋主因為小孩的學區需求而購置了這個小宅,委託設計團隊實現功能與美感的並具的規劃,打造一座舒適的住所。 靈活延展   設計師力圖在有限的空間中展現無限的可能性。傳統觀念中,樓梯常被視為空間的核心,然而此作卻反其道而行,決定將樓梯的存在感降至最低,讓它成為空間中的隱形角色。   將樓梯靈活地隱藏在牆面內部,創造空間餘裕。 樓梯的設計運用了折疊五金技術,將樓梯設計得如摺紙一般靈活地鬆隱藏在牆面內部。這一創新設計,不僅使空間靈活度大大提升,也讓客廳在樓梯收起後,搖身一變成為寬敞的多功能區域,可供家庭成員用作餐廳、會客室或活動空間。這種空間的彈性運用,讓原本有限的15坪小宅,充滿了無限的可能。 樓梯運用了折疊五金技術打造。 樓梯的折疊設計是空間的一大亮點,由於市場上並無現成的五金配件可供使用,設計師與木工和鐵工合作,量身訂製出專屬的折疊軸心。經過多次測試與調整,最終成功實現了樓梯的順利開合,但由於缺乏緩衝機制,最初的開合過程並不理想。最終,設計團隊決定加入緩衝棒,雖然在視覺上稍有妥協,但整體的完成度超出了預期,樓梯在收折後,成功地將空間轉變為一個開闊的餐廳區域,為這個小宅注入了更多的可能性。   梯座加入緩衝棒,讓收合更加流暢。 考量樓梯側牆面的不規則開口與元素可能會影響整體美感,因此採用分割線重新梳理立面,將一樓與二樓的設計語彙統一,在視覺上形成一種和諧的延續感。   室內維持兩間廁所的規劃。 流動的光 光線在這座家居至關重要,因長型空間易有採光不勻的問題,整體布局以通透為主,減少立面隔斷,令自然光能夠最大限度地透入室內,整體顯得明亮。   回字動線串連了公私領域。 格局配置上,一樓劃分為公共空間和小孩房,滿足孩童需要寬敞活動空間,以及方便父母看照孩童動態,二樓則作為主臥室的私密空間,兩者採用回字形動線串聯。 臥榻設計與餐桌整合,提升整體功能性。 設計師將樓梯、收納空間與掀床集中在一側,並利用架高地板,劃分房間與客餐廳的領域,兩者在視覺上形成了連貫且統一,不僅增強了視覺上的通透感,更使得光線能夠自由地流動於整個空間。   木質元素為簡練的空間增加溫暖質感。 浴室與工作陽台等機能空間集中在房屋的後側,保持前方採光面的開闊,使得每個角落都沐浴在自然光中,光影的變化在空間中舞動,為日常生活增添了不少詩意。   小孩房運用可收折的床具賦予空間更大的使用彈性。 小孩房的設計同樣經過細緻考量。儘管空間有限,運用了可收折的床具賦予空間更大的使用彈性,讓家庭在日常中能根據需求自由變換,滿足不同場景的使用需求。   主臥室安排在較隱密的二樓。 全作以白、灰、木為主調,簡潔而不失溫暖,營造出平和舒適的氛圍。在天花板的設計上,同樣展現了對細節的關注。為了包覆管線,天花板特別採用弧面造型,並與燈光設計巧妙融合,形成了一個引導性的入口,它提升了空間的層次感與立體感,使整體更顯別具一格。   天花板採用弧面造型,並與燈光結合。 這座位於台北市中心的小宅,設計師在面對挑戰時所展現的創意,在有限的空間裡,精心雕琢出一個既符合生活需求,又充滿個性的居家,在細微之處的精心構劃,將坪數有限的小宅轉化出另種可能。   資料及圖片提供」蟲點子創意設計 編輯」Sumile

立品設計|三胖蛋品牌總部

Interior 372

「三胖蛋」是內蒙古的高端瓜子品牌,在品牌全面升級之際,打造位於內蒙古的全新辦公總部,立品設計從品牌體驗出發,負責梳理空間中的企業形象、產品展示、品牌發布、靈活辦公等需求的場景,期待打造全新的品牌價值。 本作坐落於內蒙古,為瓜子品牌三胖蛋的全新辦公總部。   日照充足的北緯41度是種植的黃金緯度帶,這個優勢造就了三胖蛋的絕佳品質,立品提取「陽光葵田」的靈感概念,結合內蒙古草原的獨特文化,抽象轉移並應用至空間的設計語言中,透過對材料及空間型態的精簡,塑造獨特品牌印記,以及文化體驗的複合型空間。 辦公總部以陽光葵田為發想,將品牌形象、內蒙古草原的文化特性轉譯至空間設計中。   體驗先行 靈活布局 基於品牌形象的全面升級與對外展示,立品從體驗設計的策略視角出發,將總部大樓的四層空間進行動靜區劃的布局,在適應不同場景的需求下,無論是強調開放功能和活力的辦公休息區及零售空間,或是隱密性高的會克包廂和員工生活區,各層均以靈活的動線連接,透過清晰且高效的邏輯構建空間。 大廳作為造訪的第一個體驗點,設計團隊以陽光、品質、活力三個關鍵詞定調場域性格。   一樓集結了商務接待、服務引導、休閒等功能於一體,分別對應大廳、天井走廊和閱讀區三大空間。大廳是訪客對品牌的第一印象,也是首要的體驗點,立足品牌核心,結合基地所在地-「巴彥淖爾」充足日照的特點,設計團隊利用陽光、品質、活力這三個關鍵詞定調本區的調性,大廳落地窗最大程度引入自然光線,與代表葵田的淺黃色系牆面、天花板相互映襯,呈現溫暖通透且明亮開闊的氛圍。 大面落地窗讓採光最大化。   大廳的基礎形體由塊面組合切割而成,前台提取代表瓜子型態的半圓弧線嵌合,以波浪板作為牆面主體材料,設計師於細節處提升品質,打造具在地特色的形象展示空間。 空間架構示意圖。 前台擷取瓜子型態的半圓弧線嵌合,並以波浪板作為牆面主體材料。 進入天井走廊,三層高的中空設計帶來充沛採光,背景牆則聚焦在品牌獨特的產品包裝上,擷取河套平原(Hetao Plain)的外輪廓,簡化地形圖,轉譯為上萬個鋁製包裝罐訂製的三層樓高巨型「品牌名片」。 天井走廊的中空設計引入豐沛光線。背景牆則利用上萬個鋁製包裝罐訂製巨型品牌名片。 簡化河套平原的地形輪廓,以獨特的產品包裝塑造天井裝飾。 自天井處樓梯進入夾層區,這個文化客廳主要用於舉辦品牌各種活動,黃色家具搭配品牌形象印花延展的牆面背景,營造透亮彈性的休息空間。   夾層區作為文化客廳,提供品牌舉辦各式活動。 夾層區作為文化客廳,提供品牌舉辦各式活動。 滿足不同需求模式 二樓主要劃分為休閒區、辦公區、會議室以及具在地人文特色的接待區域。辦公區以不同用途進行場所分界,多樣形式的工位布局配置相應功能的中小型會議室跟獨立辦公室;兼具隱私安全的電話間、觀影區則替員工創造了愜意友好的體驗。 二樓的主要辦公空間利用不同用途進行場域劃分。   相鄰的休閒區以開放、柔和的手法構築,突顯溫暖感,透過多樣化的材質來體現空間的靈巧,同時滿足辦公環境的溝通需求。經理辦公室遵循溫暖、專注、精緻的設計理念,運用原木元素組成獨特的肌理,安靜又舒適。 休閒區開放柔和,材質及設計語言的運用彰顯了溫暖氣息。 經理辦公室的原木語彙帶出溫潤舒適的個性。   休閒區域的設計則著重於展示巴彥淖爾富有生命力的在地文化,立品團隊藉由北方特有的白楊樹瘤木花紋作為包廂內的牆面設計,鋪滿的地毯點綴些許綠植。柔軟觸感令人彷若置身於蒙古包內。 休閒區著重於展現巴彥淖爾富有生命力的在地文化。品牌LOGO的線條被重譯為窗花。 同時,提取了品牌LOGO外輪廓制定為蒙古包窗花,將品牌熱情待客的精神具象化,又展現了內蒙草原文化,豐富訪客對於三胖蛋的理解,並進行深度交流。 運用特殊的白楊樹瘤木花紋作為包廂內的牆面設計,柔軟的綠色地毯營造出彷彿置身於蒙古包內的感受。 零售空間:葵田與紅土地 針對零售展示空間,立品以其擅長的品牌體驗手法,打破傳統零食商店的印記,活用三胖蛋的核心產品「大瓜子」和獨有的文化風貌,形塑具特色的陽光葵田主題場景。 零售店大門採特殊複合工藝,深化消費者記憶點;透明櫥窗內則展示品牌核心商品的瓜子裝置。   零售店大門採用特殊複合工藝,外表層為漸變黃色樹脂板,底層為銀色品牌VI圖案,深化顧客的印象;以向陽生長的葵田為靈感,一旁的透明櫥窗內則放置著代表品牌標誌的瓜子裝置。 零售店大門採特殊複合工藝,深化消費者記憶點;透明櫥窗內則展示品牌核心商品的瓜子裝置。   空間內部紅洞石和黃色手工磚的面積占比明顯增大,瓜子造型作為主要的設計語彙,貫穿內部細節如島台、天花造型、以及地面水磨石的訂製。 零售空間內部紅洞石及黃色手工磚的面積占比增大,對比手法營塑特色。 瓜子意象貫穿其中,例如島台、天花、地面水磨石等皆由此出發。 產品牆的規劃讓色調對比更加強烈,彷彿身處於無垠的北方紅土地及廣闊葵田之中,符合三胖蛋零售店純樸又直觀的風格設想。   產品牆的色調讓室內感受更為強烈,好似身處紅土與廣闊葵田之中。   圖片提供」立品設計 撰文」陳映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