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ior

351

B3餐酒吧 時間的三種語彙

B3餐酒吧的品牌名稱,是由Brunch(早午餐)、Bistro(小酒館)和Bar(酒吧)三個英語單字的首字母組合而成;此次B3餐酒吧擇址深圳福田星河COCO Park商場開設新分店,找來RooMoo設計負責操刀規劃。 B3餐酒吧,以「時間」作為設計概念。 設計主軸圍繞B3的品牌命名方式開展。RooMoo設計延續品牌核心,以「時間」作為設計概念,呼應品牌理念並強化時間對於品牌的意義。 戶外座位區。 如何將抽象的時間轉化為具象的設計語彙?RooMoo設計認為,時間的流逝是有感卻無形的,所以透過體現時間的重複性和波動,將對時間流轉的理解用三道波浪來展現。 三道波浪體現時間的重複性和波動感。 時間的三道波浪 第一道時間波紋,位於戶外座位區。時間波紋是由幾塊不鏽鋼板組合製成的金屬弧形隔板,具有鏡像效應;風的吹拂會帶動金屬片的波動,使人產生波浪在移動的幻覺。此處不單是顧客進入空間的第一道波動,也象徵波光粼粼的Brunch(早午餐)時分。 金屬弧形隔板形塑時間波紋。 第二道波紋浪,座落在酒吧區和廚房窗戶上方的天花板,與第一道波紋相比更具有連續性。最動人的時刻,是落日之時當夜幕降臨,LED燈光的變幻會讓顧客的視覺忍不住駐足停留。 連續性天花板搭配LED燈光變化,呈現波紋浪。 第三道波動浪花,位在室內用餐區的上方。設計團隊希望時間在此凍結停止,所以這一道波紋的表面平坦,沒有任何磚塊或金屬片的裝飾,與四周的環境形成對比。這片波浪潮的下方,提供了一個精緻的用餐空間,讓顧客可以忘卻時間的壓力、放鬆身心的享用餐食。 位在室內用餐區的上方的波動浪花。 磚塊的三條分線 室內空間以磚塊作為壁面的主要材料,並形成三條水平分層線;當磚塊向上延伸,藉燈光的變化、材質的轉換,高度到達玻璃天花板時,視覺形成如同不鏽鋼鏡子般,明亮動人。 磚塊形成三條水平分層線。 時間的流逝與地表、山體的沈積堆疊形成對比。在空間中,置入一座被切割的山體剖面造型天花板,用橫向紋理反映隨時間變化的堆積痕跡。 山體剖面造型天花板,用橫向紋理反映隨時間變化的堆積痕跡。 不鏽鋼鏡面形塑的白色波浪、磚的粗糙表面紋理,冰冷粗獷的質地對比磚紅的溫暖漸變,通過顏色和紋理的相互碰撞,帶出獨特的用餐情境。 通過顏色和紋理的相互碰撞,帶出獨特的用餐情境。 吧台座落在立面和空間的中間,將右側的用餐區與左側的廚房隔開;因此,吧台不僅是各區域間的功能鏈接中心,形成一個功能的匯集處,也是備受顧客們矚目的視覺焦點,能感受到四面八方,工作人員的忙碌進出、客人的笑鬧喧嘩。 吧台,成為各區域間的功能鏈接中心。 RooMoo設計通過材料、紋理和顏色交錯變化、碰撞融合,呈現時間流轉的意象,讓空間設計與B3餐酒吧的美食料理、用餐氛圍相互呼應。 冰冷粗獷的質地對比磚紅的溫暖漸變。 B3餐酒吧 設 計 者」如莫空間設計(上海)有限公司RooMoo Design Studio/ Marine Bois 張睿 張韜 燈光顧問」歐羊(WOY)照明設計 攝 影 者」 Wen studio 主要材料」磚、鏡面不鏽鋼、黑色鋁、木材、木地板磚、白色石膏、橙色皮革 資料及圖片提供」RooMoo Design Studio 採訪」歐陽青昀

低燒眼鏡店 用當代語境闡述東方哲學

Interior 350

一乘建築為「低燒眼鏡」打造全新形象店,以現代語境與東方哲學交錯,道述了清靈、內觀之美,一改傳統眼鏡店印象。   「低燒眼鏡」是日本職人手作眼鏡集合店,業主期望以嶄新印象演繹東方禪意。因店鋪位置臨近地鐵站口,對比匆忙人流,期望引人停佇、觀望,一乘建築選擇以如詩般的純粹美學,為街道創造引人凝視的心靈境域。   整體設計思考希望傳達東方哲學,同時亦希望跳脫傳統符號之束縛,設計團隊試圖透過空間語境傳達手作匠人的心性與精神,提煉出:雅致、細膩、內斂等關鍵字貫穿全作,用以扣合品牌定位與目標客群不流俗套、堅持獨特審美品味之內涵。 空間融入了日本職人的溫度、細膩的靈魂氣質。將入口處構築成朦朧而純粹的光廊,杜邦紙與生態稻草漆組合而成的空間肌理,將東方美學中的獨特元素「克制」,以內斂手法悄然傳達。   在當代「極簡東方」的主軸下,手作眼鏡的展陳型式嵌入各種介面裡,不同的材質附著不同的形式,透明、半透明、非透明、或長或短,分隔錯落交疊,不僅豐富了間隙,也創造出無邊界的模糊空間,與自然元素交互相融。 整體空間有著極簡東方的靈韻,但又去除了具象符號,運用東方建築裡的對景手法,為室內「開洞」豐富視景層次,隨著人不停地移動的視角,所見風景也在不停地變換,空氣、自然、光景牽動了觀者的意識流動,忘卻時間的流逝,完全沉浸於當下之中。   同時,迂迴的動線也解決空間縱深過長的問題,在店舖深處的開放場域則規劃為社交區、洽談區、配鏡區,自入口啟程,從動到靜轉變的空間節奏,將東方園林的遊園感受與場地空間相結合,可觀、可望、可遊,一步一景,觸動無盡想像。   整個店舖設計緊扣著「極簡東方」內涵,一乘建築指出,形式並非空間裡的重點,如何將傳統符號退去「符號形象」,利用空間的形態與氛圍,使人重溫傳統文化,並不失當代新穎感受。透過東方極簡手法,將內心想望以謹慎克制的手法表達,潛移默化中,使人感受到空間的精神態度,看望及感受人、自然與物的關係,一如手工眼鏡與穿戴者的心靈對話。   資料及圖片提供」一乘建築 編輯」Sumile  

UUU DESIGN INC.作品《之間》 演繹靈活小宅

Interior 350

《之間》坐落於新北汐止的一處小巷盡頭,周遭環境清幽而舒適。由於位處大樓1樓,使得高近4米的挑高優勢,不僅擁有極佳視野,天花也有足夠的條件做變化。然而過高的天花,讓整體比例不佳,為調整整體視感,設計團隊利用明顯的高低差,營造趣味氛圍,並嘗試以「壓縮與膨脹」的設計思維,適當界定公私領域。 為淡化天花的高低差,以弧形修飾而不顯突兀。   此外為淡化顯眼的落差感,以弧形修飾天花,引導視線由上往下,順回至空間中,顯現其豐富層次而不顯突兀,當從較低矮的通道進入公共空間時,能有別有洞天的感覺,塑造獨特氛圍。   以多變天花界定空間,並以弧形隔牆將廁所與餐廳做阻隔。 由於屋主大女兒常來暫住,除了安排彈性的場域機能,亦將小房間改造為主臥的更衣室。   改變原始格局,將小房間改為主臥更衣室。 ​在半開放式的遊戲房則規劃雙動線,方便照顧孩童,並用實牆做局部阻隔,滿足作為遊戲房、客房及未來小孩房的三項功能,保障安全感的同時,展現格局的靈活變化。 以部分實體牆創造半開放式遊戲室。 全作以淺卡其色及原木色調為主,材料選用特殊塗料、木皮及耐磨木地板,除了增強耐用度,也期望呈現溫暖感受。另外設置間接光線與弧型天花柔和呈現,使弧型天花更為立體,亦提供不同的燈光變化轉換於空間中。 設置直接光線及間接光線補足採光劣勢。 特別的是,設計師為讓天花不顯壓迫,將主燈設置在角落,使電視牆達到視覺平衡,白燈籠造型也打破傳統習俗,不僅新穎且搭配合宜。另外,設計師也保留建築原有的窗型特色,使自然光在室內,表現自然柔和的光影變化,襯托整體氛圍。   白燈籠造型的主燈設置在角落,減輕視覺壓迫感。 在生活機能考量上,為改善臥室的狹窄走道,改變床頭的放置方向,並設置離地不到20公分的懸空床架,搭配床邊的同色系木板,形塑溫柔輕盈感,不僅讓孩子方便行動,也使場域呈現具包覆感的一致性。在廳區,為避免廁所開口直面餐廳,特別在中間置入較為低矮的弧形隔牆,展示其多元樣貌。設計師在此作中,利用天花板的高低變化界定空間,以弧形設計讓視覺融合,創造趣味空間,展現場域的多元變化。  同色調的床板與側木板呈現一致性的包覆感。 之間  設  計 者」黃硯澤 吳采璇 許家綾 攝  影 者」隨寓工作室 空間性質」住宅 坐落位置」台灣 主要材料」特殊水泥塗料、栓木塗裝木皮、耐磨木地板 面       積」30坪 項目年份」2022年   資料及圖片提供」UUU DESIGN INC. 採訪」林靖諺

湛湛安居 弧線展開空間的流線美學

Interior 350

簡嘉儀設計師說道,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滿足屋主對於機能與收納的需求,是此案最大的挑戰。 藉弧形線條串連空間。 《湛湛安居》坐落在繁華的台北市中心,是一個3米與4.2米錯層的複合式空間,在平面僅有10坪左右的場域裡,需佈置客餐廳、臥室、更衣間與四件式衛浴;為此,簡嘉儀藉弧形線條串連,利用迴旋動線連結平面、擴展垂直向度,形成一股優雅的流暢美學。 利用迴旋動線連結平面、擴展垂直向度,形成一股優雅的流暢美學。 開展空間的弧形樓梯 在小型的夾層空間中,大多數的人會將樓梯視為一個機能性量體,為了弱化視覺感受,規劃在電視牆後方或是窄小幽暗的角落,藉視線的遮擋隱藏其龐大體積;但簡嘉儀卻選擇把光線最好的位置留給了樓梯,並以其作為空間主體、展開設計。 以樓梯作為空間主體、展開設計。 將封閉的樓梯打開後,寬闊的梯間讓屋主能自在上下穿堂而不狹促,搭配挑空設計,避免走動時的碰撞問題,同時減緩樓高形成的壓迫視感;而富有建築美學、通透結構的梯身,也將窗外採光更好的引進公領域的客餐廳之中。 富有建築美學、通透結構的樓梯。 樓梯的弧形元素也延伸至客廳的電視牆與沙發背牆。電視牆透過斜側設計,拉長與沙發間的距離,減少觀看時的壓迫感;而沙發背牆的弧形則柔和視覺並作為串連場域的中介。 將窗外採光更好的引進公領域的客餐廳之中。 滿富機能的夾層空間 夾層樓面依照機能規劃布局。上方佈置臥室空間,以溫潤的木材搭配床頭繃布,營造舒心的休憩氛圍,並利用樑柱結構的畸零空間隱藏管道線路以及設置簡單的收納矮櫃,將空間最大化利用。 夾層上方規劃臥室空間。 溫潤木材搭配床頭繃布,營造舒心的休憩氛圍。 更衣間與衛浴則整合在樓梯下方。為了滿足屋主對於更衣梳妝的夢想,設計師放大原本的衛浴空間,將洗手台移置外面並與化妝桌結合,搭配衣櫃、層板與金屬吊桿等,多元收納形式。 更衣間與衛浴整合在樓梯下方。 考量採光,空間內的所有門片以及部分隔間選用具穿透性的透明玻璃作為材料,讓室外採光以及間接光線能更自在穿梭。 門片以及部分隔間選用透明玻璃維持空間的穿透性。 簡約的一致性 藉弧形線條串起居室,讓規矩方正的空間產生自在盤旋的動線。因空間的侷促,家中每個端景都顯得微小而珍貴,所以設計師將機能融合設計美學,完整每一個視覺焦點。 玄關收納櫃與餐廚櫃的串連。 玄關收納櫃與L型餐廚櫃連結成大片視覺,屏風的石再與廚房的水磨石塊相連,而橢圓形餐桌、圓弧沙發又與弧形階梯接連,產生連綿不斷的視覺效果。 玄關屏風以石材點綴。 全作選用暖白色調鋪蓋空間,以塗料作為主體,櫃體、家具與軟裝擺設皆選用淡雅色彩相互呼應,令空間元素更顯簡單俐落,藉以放大空間的視覺感受。 水磨石化為餐廚空間的視覺焦點。 湛湛安居 設 計 者」 和和設計有限公司 /簡嘉儀 參 與 者」 鄭羿吟 攝 影 者」 Hey!Cheese 資料及圖片提供」和和設計 採訪」歐陽青昀

SND前灘太古里店 走入沙漠古寺裡

Interior 349

向來擅長將空間美學與品牌個性揉合的Various Associates萬社設計,為時尚選品店SND所規劃的新據點—上海前灘太古里店,以「遺留的寺廟」為題,在商場環境中建構一座脫俗之境,表達品牌主張個性,不被潮流擺布的姿態。 SND產品選自全球,空間需展呈上百個品牌之作,然而商場據點腹地有限,如何突顯選品的質地與精緻感,是為關鍵。綜觀空間現有條件,不規則面積具有層高足夠優勢,然而所在位置一面需朝向商場開放,另一面則緊貼商場手扶梯區,設計師期望在既定的空間裡,建構出空間的建築感及藝術性,突顯品牌特色。     為建構整體層次感,空間裡加造了幾層懸樑,利用視覺的高低差形塑壯闊的空間感,俐落有力的橫豎結構關係,確保了空間的通透性,同時也加深陳列的主次關係。 與此同時,所有的隱形設備亦暗藏在每一層的樑柱裡,原本因為機電管道錯綜複雜的天花造型,轉而變成空間亮點。   而空間質感部分,其靈感取源於沙漠裡的古老寺廟,經過風化後形成的粗糙的肌理及歲月韻味,採用粗糙的淺色肌理漆、米白色石材地面,懸樑以超薄石材包裹,使不同的粗糙質感對比,令淺色空間呈現粗獷質地。   另一方面,局部以低飽和度的綠色石材加入,與淺色的牆體及懸樑肌理形成平衡,使空間游走於優雅及粗獷之間。位於服務台的後側的更衣室亦以亮眼綠意作為遮簾,為空間增色。   全作以理性及低調的手法,突顯出典雅洗練且重視邏輯思維之美學,道敘了品牌個性特色,將豐富選品襯托為空間裡的吸睛主角。 資料及圖片提供」Various Associates萬社設計 編輯」Sumile

科幻未來 武漢Happy Land親子樂園

Interior 349

城市裡的兒童樂園已不乏魔幻童貞、怪誕奇趣的空間,作為一個被具象化的童話世界,除了美學教育,兒童樂園在激發孩童想像力之餘,還能如何被賦予新的意義? 《Happy Land嗨貝天地》是一個以兒童視角出發的樂園。 立品設計新作《Happy Land嗨貝天地武漢店》試圖將場景的體驗創新和空間設計高度結合,讓兒童不僅可以沉浸在超現實的NPC角色中,同時能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 設計團隊以紫色、橙黃、銀色等,營造出中性基底。 以未來城市的樣貌勾勒場景 故事腳本圍繞著「未來城市」的概念進行構建,由兒童視角出發的奇幻樂園,更像是跳脫烏托邦的完美體系,帶著勇氣和想像力,進行一場探險之旅。 換鞋區的蘑菇燈與圖騰,讓孩子利用另一種形式理解自然。 在圖形化的未來景象裡,設計團隊將城市和廣闊的交通網緊密連接在一起,植物和動物受到特定磁場影響,進而產生了不同型態的變化;兒童作為城市的共創者,需要借助科技的力量,穿梭於場景之間,並生產資源來維持城市的均衡和可持續性。 基地具有樓高優勢,設計上以「未來城市」作為故事腳本,同時規劃了溜滑梯,將小孩們玩耍的動能轉化成電能,替上方的交通塔輸送能量。   地球中的生物物種正逐漸消失,整個生態鏈呈現一種極度不平衡的狀態,重建生態系統需要執行長達百年的「能量計畫」。品牌IP設定為外星物種駕駛著飛行船著陸,並帶來先進的科技技術,協助人類打造植物與昆蟲的永續基地,並以豐盈的世界觀,以及友好、協作、勇敢、科技等四大關鍵概念,重塑未來城市的平衡生態系。 基地具有樓高優勢,設計上以「未來城市」作為故事腳本,同時規劃了溜滑梯,將小孩們玩耍的動能轉化成電能,替上方的交通塔輸送能量。 立品設計透過重組空間,構築整體室內架構,藉此實現了街道、空中交通樞紐、大結構體塊的交錯結合,創造平行視線下的現實感,亦勾勒出俯仰之間的強大視覺衝擊力,共同形成未來城市的魔幻感。 透過空間重組,構建室內架構,並以大結構體塊的錯落結合,描繪出科技奇幻的氣息。   保留基地優勢,打造立體樂園 為了讓玩家有更強烈真實的場景代入感,立品設計團隊強調圍繞兒童的認知經驗,打造一座兒童視角下的樂園。舉例來說,大人們認為蘑菇很漂亮但大多有毒,不過,在本作的換鞋區中,設計師一改蘑菇喜歡生長在潮濕陰暗環境的形象,讓其化身為蘑菇燈,成為未來城市中明亮和守護的標誌,小孩們被允許觸摸和感知自然中的未知,並和它們友好相處。 空中列車從交通塔中駛出,載著孩子們遊覽整座城市。   如同斑斕的蘑菇,在小孩的感知中,色彩啟蒙是先於對於審美的理解,因此本作中的空間色彩,在組合上不偏頗於刻板的性別印象與喜好,而是透過神秘的紫色、活潑的橙黃色、具科技感的銀色等,營造出中性基調的氛圍。 從高處眺望,形塑全新的觀察視野。   另一方面,未來城市得益於建造技術的突飛猛進,大跨度結構與交通樞紐相結合,設計師利用基地的樓高優勢,模擬城市交通塔,作為起點和終點貫穿整個兒童樂園。 藉由聲光、色彩的變化,試圖激發兒童的想像力。 同時在垂直空間設計了雙溜滑梯,小孩們藉由玩耍將動能轉化成電能,為交通塔注入源源不絕的能量;他們也將在這裡乘坐空中列車,遊覽樂園一圈,並前往嗨貝工廠執行「能量計畫」。 搭乘空中列車抵達「嗨貝社區」。   從孩童視野出發 觀察,是小孩理解世界的主要途徑,立品設計將這種認知方式與動線相互扣合,以多重觀點豐富空間的體驗感。空中列車從交通塔中緩緩駛出,經過嗨貝社區的上空,從高空俯瞰的景象給予孩童們全新視角。 由街道、角色屋共構出的微型社區,滿足孩子的探索慾望。 此外,設計師刻意將未來城市的昆蟲和植物放大數倍,與街道、角色屋共構成一個微型社區,令孩子們天生具有的好奇心被錯落布置的場景而激發,同時帶著更強烈的探索慾望,搭乘列車前往下一站。 「量籽農場」是由扁柏木製成的木粒沙池。   以蔬果製造為概念而打造的木粒沙池是未來城市裡的「量籽農場」,此區的場景布局結合了敘事、審美和教育等面向,巨型蔬果拔地而起,成為空間中不可忽視的視覺元素及互動介面,鮮明的色彩喚醒了小孩的愉悅感,引領他們共同參與,透過種植蔬菜來維持生態的穩定。 色彩飽和、材質復古又具科技感的生物製造工廠。   最後,空中列車載著孩子們進入一個系統運作高效集中的生物製造工廠,這裡也是執行「能量計畫」的所在,維繫城市運轉的核心基地。在設計上緊扣故事腳本,融合了復古前衛的材質肌理,以及高飽和度的紫色調,藉此弱化空間的冰冷感;高挑的模擬設備和豐富細節帶來超現實的視覺衝擊力,強化了場景的擬真性。 高挑震撼的設備增強了場景的真實性,也豐富了孩子的玩樂體驗。   立品設計結合了現代科技和自然環境,打造一座關於時空維度的奇幻樂園,讓孩子們在遊玩的過程中,感知不同的時空世界,進而激發他們無窮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Happy Land嗨貝天地武漢店 設計總監」立品設計 / 鄭錚 體驗與設計策劃」曾敏冬 設計團隊」葉劍華、張旭楓、曾敏冬、李柱基、王愛蓮、宋瑤、荊盈瑩 攝影者」黃早慧 資料及圖片提供」立品設計 撰文」陳映蓁

日比野設計活用地形 打造培育身心的大地園舍

Interior 348

《IK Nursery》為重建的一間幼兒園,由於過去未妥善利用周圍先天的高低差地形條件,導致庭園與建築物間的連結較為薄弱且缺乏生機,設計團隊為解決此問題,決定以「培育孩子們身心靈的大地園舍」為概念,靈活運用地形,將庭園改造成多樣化環境,並把園舍與庭園間做連結,建造一個立體式的遊憩場域,擴展孩子活動空間的多元性。   以小山包及連結橋將內外場域相連。 為將庭園與園舍兩個場域連接,在庭園的中央設置小山包及連結橋,打造出高低起伏且富有變化性的環境。環遊性的空間讓孩子們能夠自由發想,創造各式各樣具連貫性的遊戲,並藉由遊戲的方式提高運動量,同時強身健體,而場域間的連接,不僅讓老師及孩子們都能互相感知到聲響動靜,也讓視野更加寬闊且明亮。 將半室外空間打造成遊憩場域。 本作亮點是位於庭園一側的半室外空間,其中配置攀岩牆、吊床、鞦韆、雲梯等設施,讓孩子在遊憩的同時,也能釋放足夠能量、鍛鍊體力。此外,半室外空間讓戶外活動不再受限於天氣因素,即使下雨也能盡情感知戶外氛圍。 設置攀岩牆、吊床、鞦韆、雲梯等設施,強身健體的同時不受限天氣因素。 園舍的內部環境在餐廳和衛生間等場域設置台階,將空間相連並打造出內外一體的一致感。庭園周圍不僅有隨著季節變化的動植物,還設置了變化多元且豐富感官的外牆建材,感受自然變化的同時,也讓整個園舍隨著周圍土地一同感受時間變化。 以台階將庭園與園舍等場域連接。 IK Nursery 設計者」日比野設計 攝影者」Toshinari Soga(studio BAUHAUS) 坐落位置」日本茨城縣水戶市 主要材料」鋼筋結構 面    積」990坪 項目年份」2021年 空間的連續性增加互動及相互感受。 資料及圖片提供」HIBINOSEKKEI + Youji no Shiro + KIDS DESIGN LABO 編輯」林靖諺

日比野設計新作!與自然共遊的幼兒園

Interior 348

日本群馬縣的前橋市,位在赤城山山腳下,是一座季節分明的城市。專門鑽研幼教設施設計的日比野設計,在這裡搭建了一間能容納40名1至2歲幼兒的幼兒園《MS Kindergarten and Nursery》,考量到基地位置能接收到來自赤城山的山風,設計團隊以「能感受到四季變化的園舍」為出發點,讓在此托育的孩子們,能感知風和環境的變化,深刻體會四季變遷的點滴。   長型大屋簷與寬廣窗戶,體驗自然環境。 由於現今的幼兒園,大多以保育功能為優先,整齊劃一卻相似的幼兒空間不斷地增加,令幼兒園成為僅是管理孩子們的場域,日比野設計跳脫框架與限制,期待將園舍打造成讓人充分感受到放心和放鬆的堡壘。 開闊的視野及孩童能自由活動的空間。 為了讓在此活動的孩子和大人們能盡情感受自然,且更方便活動,整體設計採用了日本傳統家宅的各種元素,建築外觀以長形大屋簷與寬廣的窗戶,能更清晰地體會風的流動,以及穿透入內的光線;而園舍中具有調節濕度的土牆,以最天然的方式,有效整頓室內環境,孩子在這樣的空間中成長,也兼顧了他們的身體機能。 寬廣的窗戶便於感受風與光線的變化。 此外,具有日本傳統建築特徵的連廊和推拉門等語彙,將室內各個機能場所相互串連,不僅開闊了視野,同時讓活動面積更寬敞,孩子們能自在活動,老師亦能隨時關注並確認大家的狀態,讓師生之間的互動更安心、密切又順暢。  推拉門設計的開放式空間更易於照顧孩童。 日比野設計以與自然共生為出發點,帶領孩子們領略季節的變化,刺激並培育五感發展,同時透過接觸在地的素材,觸發他們對於故鄉的理解,並在無形之間產生對學習的興趣。   以連廊將機能場所串連,擴展視野增加活動空間。 MS Kindergarten and Nursery 設計者」日比野設計 攝影者」Ryuji Inoue 坐落位置」日本群馬縣前橋市 主要材料」木質結構、鋼筋、平層 面    積」527坪 項目年份」2021年   資料及圖片提供」HIBINOSEKKEI + Youji no Shiro + KIDS DESIGN LABO 編輯」林靖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