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ior
349
泰國曼谷The Standard酒店 亞洲首間旗艦店
創立於1999年的The Standard酒店,以開創性的設計、高尚品味和突破傳統的風格聞名;繼紐約、邁阿密、倫敦、馬爾地夫等地,The Standard選擇在泰國曼谷設立首家亞洲旗艦店The Standard, Bangkok Mahanakhon酒店。 位於大京都大廈內的The Standard, Bangkok Mahanakhon酒店。 酒店座落在曼谷地標性建築—樓高78層的央商業金融區大京都大廈(King Power Mahanakhon)內,並位於市中心,鄰近富有活力與藝文氣息,和各式文化景點的老城區。 酒店大廳。 酒店共有155間客房和套房,並提供各式設施、六個餐飲場所以及打破常規的會議空間。將The Standard的品牌精神:「anything but standard(不囿於標準)」融入設計之中。 酒店大廳。 與城市合而為一 酒店由西班牙設計頑童Jaime Hayon和The Standard的內部設計團隊共同合作設計。為了將這棟商業建築增添上設計面紗,他們深入研究了曼谷這座城市的文化與藝術之間的相互關係,並將其重新詮釋後再交織融合成新的社交場域。 陽台景觀房。 The Standard, Bangkok Mahanakhon的客房空間以柔和光線和復古風格的家具呈現大膽迷人、精美低調的風格。客房面積最小從12坪至最大43坪的頂層套房,奢華的室內設計、設備齊全的電器與套間衛浴等,陪伴賓客度過美好的度假時光。 標準房。 一場感官盛宴 The Standard, Bangkok Mahanakhon最大的特色是擁有六個獨特的餐飲和夜生活場所,四間餐廳、一間茶室和一間高空酒吧。 美式酒館The Standard Grill 從位在紐約Meatpacking區的The Standard, High Line中汲取靈感,打造一家充滿活力的美式小酒館。 美式酒館The Standard Grill用餐區。 以弧形元素為主軸,拱型天花板、圓弧沙發與圓形燈飾搭打造復古的美式風格;咖啡吧台區則選用白綠相間交織出的幾何圖形,營造明亮氛圍。 美式酒館The Standard Grill咖啡吧台區。 墨西哥風味餐廳Ojo 墨西哥風味餐廳Ojo位於76樓。近年屢獲殊榮的主廚Francisco Paco Ruano,是墨西哥備受矚目的年輕廚師之一。 位於76樓的墨西哥風味餐廳Ojo。 他借鑒墨西哥的古代文明,融合眼前的曼谷場景和華麗夢幻的空間設計,帶來一連串驚奇的味覺體驗,以當代的墨西哥料理菜單吸引了來訪的旅客。 華麗夢幻的空間設計帶來一連串驚奇的味覺體驗。 Sky Beach酒吧 Sky Beach酒吧是曼谷最高的屋頂酒吧,位於78樓的高處可以欣賞到360度的城市景觀。賓客可以放慢步調,再愉悅的氣氛中享受雞尾酒的微醺氣息。 Sky Beach酒吧迷人夜景。 Tease茶室 Tease茶室以維也納的咖啡館為設計靈感,選用黑白兩色打造出充滿妙趣的茶飲空間。 黑白相間的Tease茶室。 除了茶水,還提供酒精飲品、奶昔與甜食等餐飲,並搭配優雅的德國FÜRSTENBERG瓷器,提供賓客一段舒心愜意的午茶時光。 黑白相間的Tease茶室。 全天候餐廳The Parlour 全天候餐廳The Parlour除了提供道地的泰國料理,還可以間單享用調酒和點心並沈浸於The Standard為空間精心挑選的樂曲之中。 全天候餐廳The Parlour。 藝術互動 The Standard, Bangkok Mahanakhon用隱藏在公共空間的藝術元素,向賓客介紹曼谷這座充滿活力與創意的城市。馬克·奎安(Marc Quinn)的作品、Orinocco 胡安·米羅(Joan Miro)的雕塑,還有首席設計師Verena Haller和設計團隊精心挑選的各式藝術品,創造出精緻又令人讚嘆的空間。 酒店入口大廳。 資料及圖片提供」Standard International、The Standard 編輯」歐陽青昀
Interior 349
成立於1988年的安縵集團,期望建造一系列私密的隱居地,以自然而親切的居家氣氛款待賓客。2022年9月越南「安縵諾怡 Amanoi」迎來全新的公館與別墅。 棲身於越南風光旖旎的海岸線上的「安縵諾怡 Amanoi」。 高居崖頂的餐廳與泳池、湖畔水光中的安縵水療、金沙奪目的私人海灘,以及斑斕多樣的生態,為戶外探索和文化薰陶提供了無限可能。 其私人公館、別墅與自然和諧相融,長久以來一直為親友出遊和浪漫之旅提供私密且開闊的享樂空間。為提供更為完善的下榻體驗,「安縵諾怡 Amanoi」擴設五間全新公館及四棟別墅,確保不同年齡與規模的團體賓客均能享受宜人假期。 公館:蔥翠山間的海景視野 位於榮海灣(Vinh Hy Bay)蔥翠山間的五間全新公館,提供單臥至四臥等不同房型,並坐擁無限海景。 公館尊享豪華配置,擁有寬敞明亮的起居與用餐空間,以及寬綽的無邊際泳池和四周環繞著風光無限的觀景台。搭配私人管家滿足賓客的一切需求,包括接送服務、私人主廚與各式體驗活動。 獨棟寢居庭閣之中相連的中央庭院,可直達戶外泳池區,提供賓客談天與社交使用。部分公館還提供附設廚房的戶外用餐空間,為露天晚餐提供絕佳場域。 別墅:與自然融為一體 高曲屋頂睥睨林木界線、花格軒窗沁潤自然芬芳、天然選材展現低調奢華,安縵諾怡的獨立別墅與周邊壯闊的自然美景融為一體。 四棟全新別墅提供單卧以及雙臥兩種房型,所有別墅均可眺望蔥翠山巒以及環繞的東海美景。別墅內提供雙人床與獨立的起居室,浴室則設有浴缸、雙人盥洗台和獨立的淋浴間,確保賓客擁有充裕的休養梳洗空間。 私人泳池和戶外木曬台串連室內外空間,打造舒心流暢的生活場域;搭配大片落地窗景,令室內更顯明亮舒朗。 鄰近剛被認定為聯合國生物圈保護區主山國家公園的「安縵諾怡 Amanoi」,提供賓客探索大自然的療癒能量,透過一系列的體驗活動,期望賓客在此得到身心的休養與重置,於旅程之中沉浸於安縵的生活方式。 資料及圖片提供」AMAN、Petrie PR 編輯」歐陽青昀
Interior 349
經歷了兩年多的防疫生活,人與人之間的相聚變得小心翼翼,出門在外也需要多依些準備,即使現在努力維持接近正常的生活,來自病毒的威脅卻持續令大家深感疲累。 而台東,是台灣的日昇之處,是島上每天接收第一道光線的地方。當防疫走向新的篇章時,2022年,台東要替台灣帶來更多療癒的光。繼8月「南迴藝術季」、9月「江賢二個展」,台東縣政府於10月推出首屆「台東光祭」,這是東部首次舉辦的國際聲光藝術節,邀請成功打造台南月津港燈節的知名策展單位《都市藝術工作室》總監杜昭賢與同仁們策劃,以「能量滿滿.在一起」為主題,期待透過精彩的聲光藝術,在後疫情時代為台灣注入滿滿的活力營養素,獲得飽滿能量,來面對未來更多的挑戰! 發掘令人驚豔的知本 都市藝術工作室認為,白天的日光帶來使人骨骼強壯的維他命D,日落後,「台東光祭」在知本這座擁有百年歷史的溫泉區,散發溫暖的光芒,陪伴人們駐足或漫步於台東的山水自然間。 「台東光祭」秉持著「集結能量」的信念,藉由藝術,將蓬勃的朝氣發散予土地跟觀者,聲光藝術作品的柔和微光,彷彿一注活力營養素般,注入人們的心靈,重新感受人與人、人與大自然之間的溫度,一起想像一個新的開始。 國內外知名藝術家現地創作 本次光祭活動共邀請到12組享譽國內外的知名藝術家,包含來自法國的Groupe Laps、台灣第一組受邀參加荷蘭阿姆斯特丹燈節的藝術團隊「有用主張」、禹禹工作室、大聲光電、南藝大建築所B群、游文富、陳怡潔、陳浚豪+打鬼工作室、謝佑承、饒愛琴、卑南族藝術家伊命.瑪法琉,以及策展單位都市藝術工作室等進駐台東現地創作;另外,也邀請台東在地居民與國小學童加入共創,共同點亮知本的夜晚,也點亮人們心中對未來的希望。 游文富 / 粉紅色浪漫 主展區大草坪外,一匹白馬佇立於一片如雪般朦朧、又如溫泉瀰漫霧氣的白色竹籤中,為溫泉區帶來嶄新的面貌。游文富的《粉紅色浪漫》運用一公尺高的竹籤,形塑柔軟浪漫又奇幻的情懷,雪白上暈染的一抹粉紅,替翠綠的縱谷捎來夢幻的視覺饗宴。 禹禹藝術工作室 / 光盾 禹禹藝術工作室的《光盾》,是位於入口的大型作品,以卑南族部落精神為發想,融入團結守護的意念,轉化族人訓練時的身體姿態,創造出宛若肢體連結的曲線裝置;波浪般的形象象徵著眾人手拉手齊心祈福的畫面,讓光成為能量的發散體,人們串流連接成為守護土地的力量。 有用主張 / 金勵湯 知本以溫泉而崛起,有用主張在本屆光祭的作品命名為《金勵湯》,採「精力湯」的諧音,暗示溫泉的正能量,並以「泉」為靈感,整體創作由一支支柱狀噴泉構成,然而朝向天際流動的湧泉其實並非真正的泉水,而是光。以動態燈光擬態而成的噴泉光柱,緩緩地由下而上湧出,光泉有高有低、有密有疏,更將周遭樹林以燈光染上紅、橘、黃等秋意盎然的色彩。光線交織出一片熠熠生輝,形成流動且繽紛的光景視角。 Groupe Laps / Keyframes(關鍵影格) 法國藝術團隊Groupe Laps第一次造訪台東,對於當地的好山好水和開闊景致印象十分深刻,他們的作品《Keyframes》(關鍵影格),為人形骨架結合燈光音效的大型裝置,是他們最受歡迎的系列之一,透過燈光程式設計,如同逐格動畫般,每個閃亮的人物在月夜裡隨音樂閃爍,演繹出極為動態的夜之舞。此次更因應台東的環境與人文風情調整內容,配樂中也收錄了在地人的聲音。 大聲光電 / 光電獸#23 《光電獸》系列是針對不同場域、環境,特別規劃不同外觀和互動方式的現地創作。裝置的環形燈具結構佇立於大片草坪上,環繞的光點圍繞著觀者,創作團隊有感於台東予人的輕鬆氛圍,本次擷取海洋、樹林等具代表性的台東聲音,打造與眾不同的輕快舞曲。 謝佑承 / 實光旅行 草坪旁的綠蔭隧道內,滿布了螢光果實造型的《實光旅行》,是藝術家謝佑承創造的光廊隧道。邀請觀眾一同參與色彩和光的塗繪,在廊道中結下纍纍果實。 讓我們圈在⼀起 /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B群 整件作品有如成串漂浮在草原上、透著亮光的氣泡。可漫步於氣泡間,或是在圓圈邊緣坐下,享受樹林裡吹來的涼風;此作品也是「台東光祭」表演藝術活動的主舞台,人們在圈圈中不斷流動,讓彼此的距離產生了不⼀樣的關係。 珍珠鳳螺 / 陳浚豪+打鬼工作室 近兩層樓高的巨大鳳凰螺,是陳浚豪與台東在地藝術家打鬼(蔡永貴)共創的全新作品。以鐵條焊接構成鳳凰螺造型,再利用白色乒乓球布滿螺身,最後打上逐漸變色的燈光,呈現浪漫的貝殼夢境。 Ruma.家家有火 / 伊命·瑪法琉 卑南語Ruma是家的意思,藝術家用傳統建家屋的材料竹子及木頭,建構一家人相聚、休息的地方,是溫暖安定的家,也是每個人內心想要愛與被愛的地方。屋內有三顆石頭的火堆(火燈),是傳統家屋的象徵,也是現代與疫情共存的社會十分需要的暖光。 台灣海棗.能量連線 / 饒愛琴 台灣海棗象徵旺盛⽣命力及陽光能量的強大精神,藝術家搭建2個竹平台,供觀者打坐冥想、躺臥、仰看大樹,散落在樹木之間的造型則代表著內心盛開的花。 星星點燈 / 都市藝術工作室 星星,從地面看是微小的光點,但滿天星星是夜晚中最自然且美好的景色。此次與民眾共創手繪小燈籠,打造⼀片星空,這片星空是由知本的大家,⼀起創作屬於當地的夜光。 與光漫步 / 陳怡潔藝術工作室 知本作為東部最重要的溫泉勝地之⼀,了解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與生態奇景是計畫出發點。與生態專家和眾森自然工作室共同合作,進行生態踏查及點燈夜觀,邀請觀者透過光影創作一同探索知本之美。 台東光祭 日期」2022年10月15日至11月13日 地點」台東縣卑南鄉溫泉路376巷18號周邊 點燈時間」每日17:30至22:00 資料及圖片提供」台東縣政府、都市藝術工作室 撰文」陳映蓁
Interior 349
2022台灣設計展於10月7日至10月23日在高雄盛大展出,今年主題為「台灣設計設計台灣」,集結台灣上百位藝術家參展,突破台灣設計展歷年設計師參與紀錄,是近年台灣規模最大設計展。 2022台灣設計展主視覺。 不同於過去以地方故事為出發點的概念,今年高雄將設計導向國際,期望述說台灣及世界的藝術故事,讓對設計不熟悉或是對設計感興趣的民眾,都能體會到其中樂趣。此外,在展場的安排上也將場域升級,過去支撐台灣出口貿易的「經濟中島」高雄蓬萊商港區,改造成史上最大的萬坪主展區「設計中島」,結合高雄港區的貨櫃元素,帶來10大主題展覽出口創意。 設計中島地圖。 主題展覽「設計中島」規劃10個展覽,分別是「台灣設計設計台灣X 22組台灣設計力」、「MAKE PRO 創造之城-高雄」、「未來轉變中」、「高雄產生」、「未來巡航」、「青春限動」、「不朽青春」、「LOG ING —登入元宇宙」、「DigiWave」、「登入大港」,為期半個月的展覽,透過多個主題展覽及活動,用設計構築出台灣未來樣貌。 配合在地氣候 安排觀展時間 台灣設計展因應當地炎熱氣候,考量民眾的體驗感受及舒適度,將展覽時間延長,特別規劃了「夜間觀展」時段,其中「設計中島」10大展覽開放時間為周一至周四上午11時至晚間8時,週五至週日則延長時間至晚間10時,觀展的同時,享受大港邊吹來的沁涼海風,製造浪漫且愜意的氛圍,藉此吸引更多民眾去觀賞。 除了展演活動,配合今年亮點「夜間觀展」,設置了多場聲光展演、現場演唱、戶外市集、設計食堂、中島酒吧等活動,一次滿足吃、喝、玩、樂四種感受同步體驗,從海港到城市,高雄38個行政區共同參與及響應。 小花計畫 魏如萱X鳳小岳X陳建騏X豪華朗機工《很難很難》。 台灣設計展不只辦在高雄蓬萊商港區的「設計中島」,更是分布在貿易商大樓、原愛國婦人會館、紅磚街屋、北號誌樓、雄鎮北門、西子灣隧道、中都唐榮磚窯廠&紅磚事務所,像是高雄市立美術館便有三檔大展,其中「美好生活設計者 minä perhonen/皆川明 つづく」首度移展海外;而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中則有「小花計畫2022 - Re:小花盛開的回音」,由策展人方序中、執行總監陳勇志、音樂總監五月天瑪莎、負責現地藝術概念的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執行長邵雅曼等人聯手策畫,帶領人們感受內心深處最難忘的鄉愁。 小花計畫 劉若英X陳建騏X邵雅曼《夜晚的光明》《有光的地方II》。 設計中島10大主題展 主題展覽「設計中島」規劃10個展覽,分別是「台灣設計設計台灣X 22組台灣設計力」、「MAKE PRO 創造之城-高雄」、「未來轉變中」、「高雄產生」、「未來巡航」、「青春限動」、「不朽青春」、「LOG ING —登入元宇宙」、「DigiWave」、「登入大港」,為期半個月的展覽,透過多個主題展覽及活動,用設計構築出台灣未來樣貌。 22個貨櫃圍成圈 匯聚設計力。 台灣設計設計台灣 X22組台灣設計力 結合在地特色,以22個40呎貨櫃圍成一個圈,圓圈有著團結及匯聚台灣設計力的寓意,坐落在蓬萊商港區,邀請22組設計團隊,打造各具特色的22個裝置藝術、聲光及互動體驗,感受設計結合生活、藝術的不同樣貌。 夜間展覽搭配光影效果。 22個貨櫃及設計團隊有「轉機:台灣(one forty)」、「大港迴聲-港灣城市未來回憶(侯林設計)」、「為教育做設計(美感細胞團隊)」、「打包美術館-海草擠擠(勤美術館X草字頭)」、「假平面(永真急制)」、「38d Studio(樸實創意X中間研究室)」、「疊代的設計(種籽設計)」、「MMSS工開廠所-餐桌計畫(東海醫院設計工作室-三重黑色聚落)」、「用設計為音樂做旁白-八哥浪X時代唱片包裝設計(李政瀚)」、「時尚嚮島(JUST IN XX 周裕穎)」、「光中漫遊(一隱照明設計)」。 讓世界看見台灣(我在品牌 林國慶)。 還有「島嶼之野(太研設計 吳書原)」、「小花白日夢(小花計畫 方序中X33號白日夢)」、「到太空住一晚(柏成設計 邱柏文)」、「讓世界看見台灣(我在品牌 林國慶)」、「邁向零廢棄的未來(小智研發)」、「品牌的基本人格(陳秉良)」、「裝在盒子裡的風景(鄒駿昇)」、「資訊起飛中!用好設計讓資訊飛出去(簡訊設計)」、「城市狂想曲(不二良)」、「台風警報(Bito)」、「聆聽花開∞(豪華朗機工)」。 光中漫遊 一隱照明設計。 新穎的結合大港及貨櫃特色,雖外型相同內部展出作品卻各有特色,讓觀者每進入一個貨櫃,迎接的都是不同驚喜。今年多項設計結合永續、環保等元素,將概念傳達的同時,也兼顧國際所關注的永續議題。 方序中 X 33號白日夢 小花計畫。 從高雄出發 製造之城的創意 「MAKE PRO 創造之城-高雄」展區分為四個部分:透明工廠生產部、設計加值所商品部、雄式辦桌企業文化、未來實驗室研發部,帶領民眾挖掘、了解高雄的製造業歷史發展,從製造到創造,翻轉對於高雄傳統製造產業的刻板印象,並藉由這個展覽,了解在高雄製造產業中,感受到製造的改變、創造的未來、以及這些默默在背後付出的工作者們所形塑的城市氛圍。 「MAKE PRO 創造之城-高雄」展區。 「未來轉變中」由「REnato lab」、「MisoSoupDesign 米索空間設計」共同策展,以設計思考深入轉化成永續議題,帶領民眾展開永續轉型的的旅程,從食衣住行育樂的平凡生活型態著手,探討該如何走下一步才能達成永續目標。由於辦展時常在展期結束後,容易製造許多垃圾,藉此設計團隊在展區的材料選擇上,以能夠回收再利用的環保材質為主,貼合展覽主題。 「未來轉變中」將設計結合永續。 「高雄產生」從南台灣多年品牌為出發點,像是南台灣便當霸主「正忠排骨飯」、知名漢餅品牌「舊振南餅店」、電子鎖冠軍「台灣福興工業」等製造產業,處處都是高雄的產業足跡,團隊以「城市隱形冠軍」、「懷念的古早味」、「永續環境實踐」、「對動物關懷的日常」四大類,帶領大家了解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其實有許多都與高雄息息相關,一同體驗高雄的「產」業與「生」活。 展區「高雄產生」。 今年高雄以「讓世界看到設計」為目標,將設計擴散至高雄的各個角落,整個10月為期半個月的台灣設計展,有近20場設計展覽及活動在城市中盛大展開。 台灣設計設計台灣X 22組台灣設計力 地點」設計中島 8號碼頭 總策展人」史哲、張基義 MAKE PRO 創造之城-高雄 地點」設計中島 棧7庫 策展單位」選選研 林唯哲 展場設計」極製設計所Atelier SUPERB 游麲 未來轉變中 地點」設計中島 棧7庫 內容統籌」REnato lab 歐陽藹寧 展場設計」MisoSoupDesign 詹明旎、長友大輔 高雄產生 地點」設計中島 棧7庫 策展單位」同心圓設計·影像 張伊增 資料及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各策展團體 編輯」林靖諺
Interior 349
在疫情肆虐的時代下,倫敦不畏艱難於今年秋季迎來第20年的倫敦設計節。此為年度設計盛事,於9月17日至25日在城市各處舉辦為期9天的展覽、活動以及裝置藝術。倫敦設計節自2003年創辦以來,致力於為全球各地的設計師及設計產業提供一個發表作品的舞台,作為世界設計之都,20年中奠定了在全球商業、文化和旅遊勝地的地位,英國的創意產業聲譽也因此達到頂峰,被譽為倫敦秋季最重要的活動,與倫敦時裝周、弗里茲藝術博覽會、倫敦電影節並駕齊驅。 2022 年倫敦設計節主視覺。 創意領航的舞台 本屆倫敦設計節主席Sir John Sorrell CBE 期望,盛會除了能提供設計師展示作品的機會,更重要的是讓更多人理解和欣賞創意產業,他認為在過去的20年,倫敦設計節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倫敦設計節總策劃人Ben Evans CBE 說:「倫敦的創意產業迎來了黃金時期,從各地來的世界級人才們,引領各類創意設計思想的熱潮。在成立20年之際,大會將繼續支持設計師們展現新想法。」 倫敦設計節迎來20 周年紀念日。 為慶祝20周年,今年推出限量版收藏書,內容以設計角度回顧這20年來的設計故事,其中Deyan Sudjic OBE 提到,John Sorrell 在2002年首次描述倫敦設計節的樣貌時,引述了莎士比亞的話「我們的場景是倫敦(Our scene is London.)。」John Sorrell 認為倫敦設計節碰撞出許多火花,不會只侷限於藝術中心和展覽館,而是會拓展到城市中的每個街道,「20年後的倫敦設計節就該是這個樣子。」 從環保到創新 對英國而言,經歷脫歐、新冠疫情等危機,今年正值關鍵時刻,為了維持這座城市在文化和創意中的領導地位,倫敦設計節以煥然一新的概念,規劃了四大標誌性藝術景點、12個展區、2022年全球設計論壇、和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簡稱V&A) 合作特別項目、合作夥伴活動。 其中與V&A 的合作已邁入第13年,這次館內展出國際當代設計師的裝置藝術,結合地球環保再生理念;而與新加坡合作的R for Repair 項目中,則將帶有深厚情感的受損家具,交由設計師修整,創造出新樣貌,並透過新加坡設計師修復英國物品,英國設計師修復新加坡物品,達到跨文化的交流。 透過與裝置互動,感受視覺與音頻的變化。 2022年倫敦設計節的四大標誌性藝術,分別是在克倫威爾廣場的《INTO SIGHT》、金絲雀碼頭的《HENGE》、聖吉爾斯廣場的《SWIVEL》、環繞倫敦街頭各處的《20 THINGS》。《INTO SIGHT》為Sony Design 真人大小的媒體裝置,利用物理及虛擬技術,提供沉浸式的感官環境,透過與裝置的互動,感受意想不到的視覺及音頻。 位於金絲雀碼頭的《HENGE》。用石材圍塑成一個圓形場域。 《HENGE》是節日委員會LSI Stone 與Stanton Williams、Webb Yates、Experimentadesign 合作項目,得到SEAM Design及Light Projects 的支持。受新石器時代石結構「創造與外界隔絕的空間」啟發,利用零碳可回收材料– 侏儸紀石灰石和大理石,圍塑出一個圓形的場域,利用燈光照射突出其豐富的紋理。他們以石材的特性、質地、結構形狀結合文藝表演供參觀者觀賞。 體驗式的互動設計 SWIVEL/ BY SABINE MARCELIS SUPPORTED BY ALMACANTAR 位於聖吉爾斯廣場的《SWIVEL》可轉動椅子。 《SWIVEL》為鹿特丹設計師Sabine Marcelis 所策展,十件顏色各異的椅子,具有獨特的色調和圖案,採用天然石材、混凝土、玻璃製成,其中天然石材主要為歐洲、中東及巴西的石灰華、石英岩和大理石。展出地區位於倫敦的過渡動線,從地鐵伊莉莎白線直到表演場地,從歷史古蹟直到美食廣場,都是以灰色混凝土作背景。 每個座位都能輕輕旋轉,打造出既能交流卻又獨立的空間,為聖吉爾斯廣場帶來色彩和互動性。Sabine Marcelis 提到,她的設計常被視為一種體驗,期望透過倫敦設計節,創造一個座位的遊樂場,讓遊客停下腳步與作品交流。 用藝術包裹城市 20周年特別企劃 SPECIAL PROJECT:20 THINGS/BY SAM JACOB SUPPORTED BY THE EARLS COURT DEVELOPMENT COMPANY VARIOUS LOCATIONS 《Windows》Sam Jacob 改造皇后廣場的一棟房子,展現眼睛、外觀及窗戶間的關係。 本企劃由倫敦設計節、著名建築師Sam Jacob、FAT Architects 前主持人、The Earls Court Development Company 共同合作,特別為20周年精心規劃一段旅程,通過Earl's Court 將設計融入倫敦各個場所及街道。Sam Jacob 表示:「在疫情嚴峻且封城期間,我花了許多時間漫步在倫敦各處,觀察到許多平常忽略的奇特事物,於是開始思考如何以創意視角去看待這座城市,帶領人們踏上這段探索旅程。」 承上所述,在特別企劃中,無論是隱藏其中或是清晰可見,大眾只要擁有足夠的好奇心去仔細觀察,都能在城市中探索到許多有趣事物,除了展現這20年來一系列鼓舞人心的公共設施及裝置藝術,更是表達「設計無處不在」的事實,也是致敬倫敦設計節為城市所帶來的貢獻。Sam Jacob 的規劃主軸是期望遊客透過設計角度去欣賞這座城市,在創新領域找到與David Bowie 和Pink Floyd 的連結。 《Satellite Dish》衛星天線的設計表現技術與傳統的融合。 此外Sam Jacob 改造在西布朗普頓皇后廣場的一所房子,也是《20 THINGS》企劃中的亮點,在1 樓的外牆上,將窗戶設計成一雙猶如從夢中醒來,睜開又閉上的眼睛,帶有「用這雙眼去看城市」的寓意。20件裝置藝術是倫敦設計節為慶祝20周年所做的特別企劃,讓遊客在倫敦街頭參與設計節的同時,能從中探索過去到現在的藝術設計。 誠如Sam Jacob 所說:「這20件作品就像路標,卻不是傳統的路標。」 資料及圖片提供」London Design Festival 編輯」林靖諺
Interior 348
延續首屆香港室內設計周的成功,香港室內設計協會(HKIDA)將於10月14至20日於中環大館舉行第二屆「香港室內設計周2022」。香港室內設計週的活動的主旨,是希望表揚香港室內設計大師的成就、新一代室內設計專才的才華,更重要的是與大眾分享香港室內設計行業的最新發展,藉此提升大眾對於室內設計產業的關注。 2022香港室內設計周 香港室內設計周2022將透過分別在香港及廣州舉行大型博覽會、國際級室內設計大師主講的論壇、工作坊、開放日等活動,促進業界與公眾的交流,分享嶄新的室內設計概念,並加深大眾對室內設計專業的興趣和認識。 「香港室內設計周」以多元活動促進業界與公眾的交流 香港室內設計協會會長潘鴻彬先生表示:「今年舉辦『香港室內設計周 2022』,除鞏固香港室內設計師在社會的角色外,更藉此表揚具有本地和國際影響力的模範設計項目,對香港新晉室內設計師的人才及實力加以肯定。透過博覽、論壇、工作坊等活動,展示香港室內設計行業的創意及多元,鼓勵跨領域的合作對話,培育年輕設計師,以及促進公眾對香港室內設計的關注。」 兩地博覽會:盡展室內設計界的創意與力量 今年博覽會的主題為「香港室內設計力量」,將展出10位室內設計師的作品。善於奢華室內設計及建築規劃的IN SITU & PARTNERS Limited,以3D作品-INVERSE展示未經粉飾的破舊混凝土,與打磨亮麗的黃銅的空間特色,呈現香港舊建築群的內部空間特色;由2位香港室內設計師創立的「一如,持之」O&O Studio,將呈現集視覺藝術與社區、地方營造交融,具有感染力的室內設計作品。 還有以融入關愛及藝術文化元素為主要精神的ADO Limited、年輕創意的餐飲室內設計公司Room Five Concept以及由主力生活與設計;與藝術共存的微弘設計Tiny-Huge design等。同場亦會有18項來自6間香港大專院校學生的室內設計作品展出。 國際論壇:匯聚業界翹楚 來自香港、內地、新加坡、英國等地合共近20位學者、知名設計師,將在10月17至19日的五場論壇中,透過現場或是連線方式,就「室內設計教育學」、「香港室內設計力量」、「亞太區室內設計大獎得主設計思維」、「室內設計與創科:由概念到實踐」以及「新派中式美學及跨界設計」等議題作討論,邀請全球業界及公眾分享各自的設計視野,演繹設計的無限可能,讓香港的室內設計與國際水平接軌。 倫敦皇家藝術學院教授及室內設計師格雷姆·布魯克(Graeme Brooker)擔任論壇嘉賓。 設計空間開放日:凝聚社區支持 延續去年廣受好評的「開放日」活動,今年再攜手中環街市、Wontonmeen青年旅舍、William's Gallery等空間讓大眾於10月14至20日免費參觀,從這些特色項目感受設計師別出心裁的設計,感受香港室內設計界的活力。 舉辦免費開放日 工作坊:培育業界新晉 今年更特別舉辦亞太區學生工作坊,邀請香港知專設計學院、理工大學、廣州美術學院建築藝術設計學院、江漢大學以及新加坡的學生代表,透過分組互相討論、分享、報告等,促進三地青年學子的創意交流。 資料及圖片提供」香港室內設計周、香港室內設計協會 編輯」歐陽青昀
Interior 348
全台唯一以「台南巷弄」為主題進行規劃設計的冰淇淋店「南埕衖事Tainan Lòng Story」已於9月9日正式開幕。 鎖定愛拍照、愛美食、品味生活的客群,超乎意料的入埕模式及空間體驗,「南埕衖事」是提供遊客旅行中途休憩、輕鬆遊逛、感受設計與藝術的新、舊對話場域,由日本國際建築大師藤本壯介(Sou Fujimoto)設計,迷宮般的「衖Lòng Stairs」更是將一棟超過一甲子的老建築重新賦予生命力,邀請大眾用不同的視角感受台南、理解台南巷弄裡的精彩故事! 亮點一:藤本壯介操刀設計的「衖Lòng Stairs」 「南埕衖事」整體建築外觀為日本新一代建築大師藤本壯介操刀,將台南巷弄親身遊逛的經驗,融入「白色哲學」的建築理念,半戶外的通透空間模糊了建築與環境的邊界,打破一般對巷弄的認知。 藉由人在空間裡的行為、穿梭重新詮釋,當空間由平面轉為立體,透過各層錯落的平台和動線、死巷、岔路,創造出更多想像。「南埕衖事」將大面積場域留給建築作品,試圖令大眾以更輕鬆的方式親近大師作品和觀點,以具顛覆性、想像力的思維,在日常生活中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 而「衖Lòng Stairs」的柔和光源設計則是與累積30多年專業經驗的「厚德正庫.燈光智庫」合作,以「城市溫柔的陪伴者」為概念,替「南埕衖事」形塑夜間氣氛,並與巷弄情境相互呼應。 亮點二:全台最大!「台南巷弄」主題策展 除了邀請國際建築師打造「衖Lòng Stairs」,室內設計則囊括台灣優質團隊,打造「平行巷弄」,延續台南巷弄穿梭的奇異感受,創造別有洞天的路徑。 「南埕衖事」特意將大門開在巷內,自綠色的小徑走入大廳,從入口引領人們將心境緩和下來,打開五感體會「走在巷衖的隙、停在巷弄的味」的空間策展主軸,從關懷土地和環境友善的角度切入,建立回歸本質的自然生活樣貌,並由視覺、觸覺、味覺、環境音樂等面向,詮釋「台南巷弄」的獨特韻味。 而室內除保留原有大理石和磨石子地面,同時加入泥牆、藤編、鐵花窗等元素,更與台南關廟地區僅存的藤編師傅合作,採用大量藤製品作為軟裝,延續台南在地文化與職人精神,並與前衛現代的「衖Lòng Stairs」產生對比,創造內外反差,形成新舊交融的有趣空間。 亮點三:「南埕.天光」綠色天空露台 「南埕衖事」自大廳植生牆到5樓「南埕.天光」的垂直景觀規劃,頂棚結構與台南在地建築團隊「原型結構A.S studio」合作,特殊的光影搭配空中植栽,為空間添加新穎感受,坐擁大片綠意,讓吃冰成為優雅又愜意的享受。 亮點四:台灣在地水果製作義式冰淇淋 「南埕衖事」每日提供18種口味義式冰淇淋,除了基本款的熱門首選,還有選用大量台灣水果製作的風土之味(如芒果、紅心芭樂),以及主廚精選的大人系口味。 亮點五:藍帶主廚研製每日限量甜點 藍帶主廚特別設計能邊走邊吃的散步甜點,造型繽紛可愛,不只好看好吃,更嚴選如屏東有機天然玫瑰、苗栗柿餅、法國奶油、頂級松露抹醬等食材。 消費模式看這裡 ●南埕衖事需購票入埕(票價200元,可抵150元消費) ●「衖 Lòng Stairs」每日有場次、人數限制,需先購票劃位(150元一場,每次1小時) ●南埕衖事地址:台南市中西區忠義路二段99號。大門入口在巷子裡,入埕體驗從走巷弄開始。 資料及圖片提供」南埕衖事 撰文」陳映蓁
Interior 347
「丘丘.森旅CHU Resort」基地位於花蓮鳳林,為Home Hotel團隊籌備的全新旅宿品牌,如同強調並落實MIT精神的Home Hotel,飯店的角色從來就不只是提供住宿的空間,而是一個推廣理念的平台。近三年因疫情影響,旅遊型態已不同於過往快速的觀光踩點,取而代之的是更深度的在地體驗,追求與自身、家庭、伴侶好友間的平衡流動,甚至在曠野星河下探索身心成長。 丘丘.森旅獨棟森屋。 丘丘.森旅CHU Resort 以「身心平衡Balance your flow」理念為主軸,從旅遊住宿出發,透過與身心產業跨界合作,發揮平台的功能與影響力,邀請旅人深度了解「靜心旅程(Retreat)」的旅遊方式,更加認識多元面向的「療癒產業」:如瑜珈、靜心冥想、藥草農學等,進而引發興趣探索最適合自己的平衡方式。 丘丘.森旅執行長王念秋。 丘丘‧森旅CHU Resort與Home Hotel執行長王念秋表示,2020年疫情最劇烈衝擊飯店營運、承受巨大壓力與焦慮的時刻,她首次參與三天兩夜的排毒靜心旅程(Detox Retreat),並獲得疫情以來難得的平靜,因此深刻理解身心療癒產業的多元與重要。 丘丘.森旅具備山脈、溪谷等先天環境優勢。 丘丘.森旅CHU Resort將秉持歡迎家人回家的溫暖,邀請旅人置身曠野之間,在大自然的擁抱下重新達到身心健康的平衡狀態。預計於9月1日起開放電話預約試營運住宿方案,於10月8日起接待入住旅客,試營運方案:雙人入住含早餐,一泊一食房價為每晚NT$5,990;另推出一泊二食房價每晚則為NT$7,990。 台灣首家結合「渡假與靜心」的旅宿品牌 丘丘.森旅具備山脈、溪谷等先天環境優勢。 旅宿品牌名稱「丘丘」,源自於地理位置位於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之間的一片寧靜草原,放眼望去彷彿在「兩座小山丘」之間;另外,也具備如山谷、草原、步道、溫泉的環境優勢,結合「渡假」與「靜心」,帶來更符合疫後的現代旅遊方式。 心流.靜旅營運總監Lydia。 「心流」意為「以自然為本完全專注於當下而感到喜悅自在的狀態,透過順流的態度體驗人生、進而達到平衡與和諧的哲學」,以此取名作為靜心旅程的核心理念,邀請Origin Yoga & Wellness 起源瑜珈創辦人Lydia擔任「心流.靜旅FLOW Rereat」營運總監,將提供旅人兩天一夜或三天兩夜的全包式旅程。 涵蓋冥想、瑜珈、自然療癒與正念覺察的完整體驗,提供在地小農蔬食美饌,並可自由使用心流空間,包含瑜珈教室、加價體驗「阿育吠陀(Ayureveda)」為主的SPA,以及佇立在湖水漣漪間的戶外瑜珈平台,與設有雙人湯屋、家庭湯屋、男女裸湯的天然碳酸氫鈉泉,以各種不同角度調節現代人的焦慮與失衡。 貼近自然的多元房型 全區共有128間客房,由好樣設計VVG Concept操刀,分為「小島Wildland」與「心流Flow」兩區。「小島 Wildland」是充滿探險與好奇的大人小孩的野外森林,擁有專屬獨立的戶外遊戲區「小島草原Wild Grassland」,全區共52間客房、5種不同的房型。 「待霧Mist」挑高浴缸房型。 包含雙人入住的「待霧Mist」挑高浴缸房型、「靜谷Vally」閣樓浴缸房型;適合家庭旅遊的「忘山Mountain」挑高四人房型、「賴水River」閣樓四人房型;以及四人入住的「空旭Sunrise」VIP房型,多元房型滿足不同旅人的需求。 「忘山Mountain」挑高四人房型。 「心流Flow」則以28間靜心客房於9月15日至10月15日與亞洲最大旅遊體驗平台KKDAY獨家合作,推出限量「1元集氣」方案,邀集200人一起解鎖「三天兩夜靜心旅程體驗夢想包」專屬折扣碼,解鎖成功後將適用預定11月1日至2023年1月18日的靜心旅程。 資料及圖片提供」丘丘.森旅CHU Resort 編輯」陳映蓁
Interior 347
隱身於台北東區靜謐巷弄間,去年底甫開幕的「blu koi」,以雙主廚打造味蕾極致享受的創新概念,在國際專業團隊精心策劃下,以融合日法料理精髓,吸引無數饕客慕名而來。 blu koi 外觀,今年 8 月起打造雙主廚雙空間的多重料理選擇。 因應市場及饕客們的熱情反饋需求,今年 8 月起 blu koi 經營團隊再度以充滿創意的精神,打造 blu koi 創新複式雙空間設計,將原先作為獨立開席的神祕包廂正式開啟,同時新增全日式及全法式兩種料理菜單選擇,精準對標饕客們在台澳雙主廚聯手打造日法料理外,對於傳統純日式菜單及專屬創意法式料理的需求。 創新複式雙空間設計,滿足饕客多重美味之選 blu koi 創新複式雙空間設計調整,將法式 blu ROOM 設置於餐廳深處、低調私密的包廂空間,由受到眾多食客們喜愛的 blu koi 靈魂人物 Patrick Dang 操刀。 將法式 blu ROOM 設置於餐廳深處的包廂空間。 這位將世界風味融合為一身本領的主廚,講究以來自世界各處及當地季節性新鮮食材,獨家手法醃製或是熟成的肉品,搭配私房特製醬汁調配,以許多長時間繁複製作過程和手工細磨出充滿風土與文化的菜單,帶給饕客們一道道充滿「味蕾驚喜」的法式料理,食客們在此間享受著美食帶來的味覺滿足、藝術般擺盤的視覺美學、撲鼻酒香的誘人嗅覺以及杯觥交錯間聽覺上的純粹美好。 blu ROOM 法式料理,櫻桃鴨三部曲(左)及南方味羔羊(右) 位於外間的 koi ROOM 日料吧檯區,以流線型木作設計打造、充滿時髦摩登之美,在此可以享用由底子深厚的傳統日料師打造、以新鮮食材為主的無菜單料理。其中廣受饕客們歡迎、令人唇齒留香、回味悠長的品項,是使用專門從日本訂製來台、造價超過百萬的不插電「冰室」所熟成的海鮮魚品,包括鮪魚大腹、中腹及赤身等,在熟成兩周後,這時魚肉中的胺基酸已經轉換成蛋白質,筋也已經完全軟化,整體香氣和甜味大幅提升,入口即化及飽滿口感吸引饕客們一來再來。 koi ROOM 日料吧檯區,以流線型木作設計,充滿時髦摩登之美。 blu ROOM 及 koi ROOM 每個包間至多 8 個座位,用餐氛圍靜謐雅致,食客們可以依照個人喜好進行預約當日希望品嘗的特色美味需求,選擇在 blu ROOM 深度感受法式料理汁多味腴、菜餚如畫的美食體驗。 或在 koi ROOM 享受在日式料理師傅細緻手法帶領下,感受與大自然間美味的連結;當然也可以安排 blu koi 名聞遐邇的雙主廚聯手日法料理全菜單,多重美味之選完美滿足饕客們挑剔的味蕾。 koi ROOM 日式無菜單料理,熟成鮪魚大腹(左)、黑鮪魚中腹搭北海道馬糞海膽(右) 誘人美味就在不遠可期的未來 blu koi 國際專業團隊同時宣布,目前正積極籌備中的事業發展計畫,是預計於今年底在台北再開設一間全新法式料理,延續 blu koi 風潮,這將是一家遠超乎一般想像、令人驚喜的法式料理美食體驗空間、在視覺、嗅覺、聽覺、味覺甚至觸覺等五感上,都帶來全新概念及解構開創,相信必將再度引領潮流,也讓饕客們一起翹首以待這場即將到臨的美食界旋風。 koi ROOM 日本訂製的百萬不插電「冰室」。 blu koi 餐廳地址: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四段 300 巷 17 弄 3 號 營業時間:晚間 6:00 起(週日、週一公休) 官方網站:www.blukoi.com.tw 資料與圖片提供」blu koi 編輯」林慧慈
Interior 347
繼7月初「誠品生活時光 eslite me-time」2號店在新北市板橋登場後,又在土城青福街開展全新店點! 誠品生活時光限定店 土城青福 位於土城的「誠品生活時光」運用獨特的空間設計,結合誠品擅長策畫的藝文展演活動,以創新實驗店型與讀者見面,為期4個月,期盼帶給社區居民不同的閱讀享受,未來也會在此開展「誠品生活時光」正式店。 清水模設計,店內挑高5米並以大面書牆和逾500片黑膠迎接讀者。 書店採用清水模設計建築,店內挑高5米並以大面書牆和逾500片黑膠迎接讀者。書區一旁的吧檯提供黑膠聆賞,讀者可以自由搭配書籍、咖啡、輕食及酒品,享受愜意的午後時光。而陽光從窗格灑落,也讓書店隨光線變化展現不同風貌。 書店隨窗外光線變化展現不同風貌。 實踐心中理想生活型態 因店址不遠處有清水大尖山、土城翠湖等青山綠樹自然美景,7/30起規劃「山、綠、樂、讀」四大主題,邀請資深樂評人馬世芳、資深媒體人詹偉雄等名人舉辦閱讀分享活動。 書店隨窗外光線變化展現不同風貌。 曾榮獲金鐘獎肯定的導演麥覺明,將和讀者一起探索台灣特有的山林生態,帶大家認識相貌奇特的山椒魚;此外,也邀請熱帶雨林植物愛好者、作家胖胖樹王瑞閔,以及一手打造台中世界花卉博覽會的景觀設計師吳書原,與讀者一起品讀這塊土地上獨有的植物物種和城市景觀風貌。 吧檯提供黑膠聆賞,讀者可以自由搭配書籍、咖啡、輕食及酒品,享受愜意的午後時光。 誠品期望打造一座結合書店、音樂、餐飲、藝文展演活動的場域,以獨特的Music Bar搭配咖啡、酒品,創造全新音樂聆聽體驗。 一座結合書店、音樂、餐飲、藝文展演活動的場域。 誠品生活時光限定店 土城青福 地址」新北市土城區青福街235號旁 營業時間」11:00~19:00 資料及圖片提供」誠品 編輯」歐陽青昀